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实习侧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5:1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8-02 李宁嘉 新闻与写作


当我知道自己可以去新华社实习的时候,感觉自己和这闷热的夏天一样,沸腾了。还记得大学学习《传播学》那门课程,当老师神采飞扬地讲述着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的光辉历史与荣誉时,讲台下的我便对新华社总部大楼满怀憧憬。时光飞逝,两年后带着紧张与期待,我站在了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总部大门口。实习帷幕,正式拉开了。


NO.1 融合让全媒体平台更强大


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是我实习的部门。对我这样一个新人来说,全媒报道平台是如此的“高大上”。通过前辈的介绍,自己渐渐对这个环绕着严肃紧张气氛、键盘声连续不断的全媒平台有了新的认识。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于2015年7月7日正式启动运行,是新华社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先锋队。平台由新华社总编室的前辈们组织协调。在这里,新华社各部门和各分社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进行跨部门、跨媒介、跨终端的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旨在推动各种新闻要素的深度融合,提升新华社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把最新鲜、最有力度和深度的新闻通过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充分融合,传达到受众面前。


NO.2  责任让每一位“新华人”更尽职


在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我感受到的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热爱以及对新闻孜孜不倦的追求。这里不是朝九晚五,在全媒平台,每位新闻工作者都是踏着晨露而来,披着月色而归。7月6日,武汉暴雨,城市内涝。新华社一线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发送报道,全媒平台的新闻工作者守候在电脑旁,不断刷新邮箱、微信,值班电话响个不停。编辑们对前方记者发来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条消息,都要在第一时间检测其真实来源,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素质——真实。然后用最快的时间编辑,通过不同媒介,发送给客户端,将第一新闻现场展示在受众面前。在这里的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编辑新闻,还要大开脑洞,充分运用自己的才智去策划如何让新闻与现代媒体相融合。漫画、图表、动画、微电影、VR视频……这些媒介的融合使用产生了更加吸引人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只要有新闻,就会看到奔赴一线的新华社记者以及在全媒平台辛苦工作的后台编辑。加班对全媒平台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都如家常便饭。尽管有的时候大家会值班到很晚才会回家,但每个人仍将笑容挂在嘴角,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无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散了身体的疲倦。我在这里,看到了每位新闻工作者对自己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NO.3 热爱让人生的每一天更幸福


因为怕迟到,所以我每天刻意早起避过北京地铁人山人海般的早高峰,很多次,当我早晨来到空无一人的全媒平台时,负责人钱老师便已经如陀螺般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中,有时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还可以看到钱老师独自一人坐在电脑桌前忙碌的身影。平常大家会互相嬉笑调节气氛,但是当工作在手时,每个人立马严肃起来。很多前辈为了做好新闻,牺牲掉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们永远在认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对新闻工作的这份责任感,这份热爱,让我看到了忙碌过后他们的脸上总是露出满足和幸福的微笑。
现在,我的实习生活快要结束了,学会了很多技术,编辑客户端、编辑新闻、图片等等。但对我来说,体会最深的,是全媒平台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这种责任感与对工作的热爱,是新华社的记者、编辑们留给我的最珍贵的记忆,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也体会到对工作的热爱会让人生更幸福!
正如新华社社史馆里刻着的毛泽东同志的发言:“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新华社,这里有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也因为他们的热爱,让新华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生机勃勃!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XBX#wechat_redirec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