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四大城市媒体人收入比较:看记者贫富差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4:43: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4-09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读:这一篇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吐槽。十年无增长是对纸媒行业的一个描述,所以这个行业现在招聘时都不好意思说收入,而大谈理想。曾几何时,记者,尤其是纸质媒体记者在收入上还是可以的,这十年来,让高帅富变为穷矮矬的力量是技术: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报纸,就像胶卷一样,成为黄昏,终有一天会进入博物馆。

来源:记者论坛

中国四大城市媒体人收入比较
看记者贫富差距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有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其月薪则在每月10000元左右。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元左右,编辑则在每月3000-4000元左右,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1000多元。



北京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 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有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其月薪则在每月10000元左右。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元左右,编辑则在每月3000-4000元左右,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1000多元。

通常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在媒体圈里还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等大小会议,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是不可少的。这一块对很多记者来说可是一大笔收入。因此目前媒体圈中收入较高的是跑IT、房产、汽车这些口子的记者。不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就能跟工资收入持平。

而稿费通常是按字数算,也有按等级算的,按字算的稿费在60-300元每千字不等。一位在财经媒体做了5年的记者说,他们单位给记者的底薪不高,也就800元,编辑是1500元。编辑部主任的工资是3000左右,大家都可以写稿子,一样算稿费。稿费平均100元一千字。但是做得好的编辑一个月的收入连带稿费能拿到10000元,做得好的记者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到达6000-7000元。



上海

相对于广州和北京,上海的平面媒体收入整体水平并不高。2002年之前,上海媒体非常平静,采编人员薪水也较稳定而少波澜。2003年始,随着《外滩画报》、《东方早报》的相继亮相,《上海青年报》的强势改版,一些跨地域性报刊的酝酿,全国优秀媒体人不断蜂拥而至上海。南方报业的渗入和民营资本大手笔投资,上海媒体人收入也悄悄发生变化。《解放日报》、《文汇报》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收入都比较稳定,且保持中上水平。《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基础雄厚,效益持续良好。《新闻晨报》一般编辑月收入为3000多,一个跑线记者月收入可达到5000元,《新民晚报》记者月收入则可高达上万,并且人数不少。记者收入的多少,跟所跑条线关系很大,这关系到出稿量和稿件分量,稿费直接影响到记者的收入。

新兴的几家媒体,如《东方早报》记者干得很好的可拿到7000到8000,《外滩画报》一般在五六千左右。几家主要媒体之外,还有《新闻午报》、《上海侨报》、《上海经济报》、《上海商报》等二线媒体,收入稍低些,一般也在2000到5000之间。上海媒体还有一个特色,即时尚类媒体较多。时尚类报纸《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一周》、《上海星期三》等记者编辑月收入在3000到5000左右,其中又以《申江服务导报》为高。另外还有一些时尚期刊如《上海服饰》、《大众电视》等。



西安
西安的主流媒体,其从业人员工资与当地整体工资水平相比较而言应该是不错的。据记者了解,其收入大致排序依次为《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其中《华商报》一个记者的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优秀记者工资达到5000元也是大有人在。与此相比,《西安晚报》记者的工资则有所不及,但总体上还是相差不大。《西安晚报》一名组版编辑告诉记者,他一个月的工资要比他们本报记者低一些,一般就是1800到2500之间,记者则比其高。至于《三秦都市报》,总体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内部差距较大,一些优秀记者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最低的也只1000元左右。除上述几家市民类媒体从业人员工资独占鳌头外,其他诸如《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美报》等市民类都市报,其工资水平线大抵相当,一般就是800-3000之间,至于管理人员,则相对高一些。

在党报之中,《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记者的工资最低也在1000元以上。报纸之外,西安的杂志类媒体也不少,但效益却没有报纸火,其从业者工资收入大多在1000-2000多元之间,个别杂志的从业者的工资水平也可以达3000多元。1998年创刊的《女友》可以说是西安本土杂志的骄傲,其编采人员工资水平在当地期刊类媒体算比较高了。


重庆

目前重庆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参差不一,相互间差距较大。以重庆势力最强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以前记者的收入主要由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和各种福利组成,每月的收入保持在5000元左右。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各种福利被“并”入到效益中,收入猛降,且相互间差距明显,高的能拿到7000元以上,低的还不到2000元,而整体在3500元的水平,这是集团三家主要报纸,即《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和《重庆晨报》记者的收入,集团其他报纸则还要低一些。重庆还有一家强势媒体集团,即《电脑报》媒体集团。《电脑报》的编辑记者收入在本地媒体中也算可观。其旗下共有十余家子媒体,各媒体收入之间也有一定差距。

“新闻民工”谈理想
对一个记者提到“新闻理想”时,对方会作何反应?十年前,他或许会不假思索地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那一刻,你会看到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而现在,这四个字换来的很可能是一句“你才有新闻理想!你全家都有新闻理想”的嘲讽。

十年前,平媒记者尚被视作“无冕之王”;十年后,这一群体已沦为“新闻民工”。精神蜕化的背后,是收入的失落。

“黄金”时代
“我记着当年出去采访,人家一听你是《南方周末》的记者,往往会特别兴奋地说,‘哦,我特别喜欢看你们报纸’。我听了,特别开心。”《南方周末》前记者南香红回忆。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新疆工作的南香红开始给《南方周末》写稿。凭借扎实的采访和娴熟的文字功底,一个稿子写下来,她可以拿到四五千块钱的稿费。在当时,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我在新疆,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块钱,一篇文章的稿费相当于我半年的工资。”

2001年前后,南香红正式加盟《南方周末》。“其实我到的时候,《南方周末》的工资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南香红说,有记者曾经这样描述该报上世纪90年代的工资,“钱发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下个月又发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

尽管走了“下坡路”,南香红每月还是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基本工资。工资虽不算高,但稿费相当可观。2001年,最多的一个月,南香红拿到了一万八千多元的薪水。



“那个年代的记者工资高,不存在生活压力;社会地位高,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一位2011年加盟《南方周末》的记者感叹,“所以他们可以做得很纯粹,当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才不会被现实粉碎。”

2005年前后,《南方周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记者被分为普通、资深和高级,其中每个级别又细分为三等。南香红成为高级记者,每月税后能拿到一万出头的固定工资。

“资深记者是一种荣誉,到了高级记者就相当不舒服。”南香红说,“因为高级记者太少了,绝大多数人都饥寒交迫地盯着你,压力特别大。”

“饥寒交迫”的人们
2007年,南香红离开《南方周末》。之前的2006年,何明(化名)加盟《南方周末》。他从最底层的普通记者丙级做起,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的基本工资。稿费根据稿子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又进一步细分。B稿的稿费约在4500左右。

“A稿一年都很难出一个,能拿到‘B-’就好得不得了了,大部分稿子都是C稿。”何明透露,写得多的时候,他可以拿到一万出头的工资,少的时候只能拿到一两千。“我们那一拨是最苦逼的,只能疯狂写稿子。有个记者为了买房子,一个月能写五六篇调查稿,调查稿哇!一般来说,如果要养活自己,一个月至少得写三个稿子,大家都疲于奔命。”

七年下来,何明还坚持留守在《南方周末》。此时,他已经熬到了资深记者。
“资深记者的底薪应该有七八千吧。”刘叶(化名)透露。刘叶2011年成为《南方周末》记者,从普通记者的甲等做起。

刘叶的底薪是4500元,税后3000多。按照每月写两篇稿子来算,他一个月大约能拿到八九千元,外加每月700元的交通费、通讯费报销。“这些钱在北京够干吗的啊?”刘叶说,光租房子,他每月就得花去三千多。

理想在风中
“以前和媒体圈的记者凑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总会满怀激情地聊业务,分享各自手上的资源。这两年好像谁都不提了,连刚入行不久的年轻记者好像都没有激情了。”一位从事媒体研究的学者有些困惑。

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平媒记者选择离开。他们或投奔新媒体,或索性淡出媒体圈。
从失望到放弃,再到离开,记者程颢(化名)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2008年,他投奔某周刊,当时的基本工资是3000多元,如果完不成任务量,只能拿到1000多元。他和同事合租在一个半地下室的一居室里。撑不下去的时候,只能四处借钱。

2011年,程颢终于选择离开平媒,去了某著名电视台。

有时,他也会怀念那段“为新闻而来”的日子。“那时候多纯粹,就是为了做稿子。别说拿红包了,政府请吃顿饭都会脸红。现在不一样了,出去采访你要是不收红包,连摄像都看不起你。”程颢沉默半晌,略带自嘲地笑笑,“你们都鄙视我吧,连我都鄙视我自己了。”

某都市报记者梁岩(化名)则选择网站作为自己新的落脚点。工作的改变,使他的工资连翻数番。但整日坐在电脑前,面对碎片化的信息,他也会心有不甘。看到突发新闻时,他还是恨不得立马赶往现场。梁岩说,春节后,他还是想回到平媒。

总还有些残存的理想,不休,不止。

每月拿着8000块,和一帮一月拿数十万的公司老总们高屋建瓴地谈产业规划,这是财经记者;每月拿着7000块,留着哈喇子说着年薪百万以上的人怎么吃穿玩乐,这是时尚记者;每月拿着6000块,两眼放光地写“中国向何处去”之类的文章,这是时政记者;每月拿着5000块钱,全国各地要追查真相,常常被赶出门偶尔被追打,这是记者中的战斗机,调查记者。

这一篇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吐槽。十年无增长是对纸媒行业的一个描述,所以这个行业现在招聘时都不好意思说收入,而大谈理想。曾几何时,记者,尤其是纸质媒体记者在收入上还是可以的,这十年来,让高帅富变为穷矮矬的力量是技术: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报纸,就像胶卷一样,成为黄昏,终有一天会进入博物馆。

但新闻不死。文化传媒业的收入仍在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这要求纸媒记者要和这个社会一样实现转型。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传媒内参研究组
和今日头条-传媒内参
欢迎添加微信15901183732与微主编交流探讨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wenjing-cmnc@qq.com


觉得不错,请随手转个发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评论,与小编和参友交流互动!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传媒内参TV+研究群,要实名(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才能加入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