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98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最大问题是价值观混乱——陶东风答新华社记者问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8-31 09:46 编辑

2011-08-28 17:10:00|




问题:你对大众文化的总体评价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回答:现在大众文化生产的数量应该说是比较可观的,也比较有规模。亟待提高的是质量问题。我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大众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混乱。
大众文化在塑造国民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最大的,远远超过官方文化、精英文化,所以如何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塑造大众健康的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大众文化存在的一些价值误区如:炫富现象和嫌贫爱富的价值观,赤裸裸地轻视那些底层大众,如那些房地产商的广告。有的房地产商公开说:讲我的房子就是为富人盖的。这种炫富在西方很少,在西方,很多富人都夹着尾巴做人,很低调。一个正常社会的价值导向应该站的穷人、弱势群体一边,而在中国是反着的。富人不但实际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而且在话语领域也敢于赤裸裸地藐视和数落大众,大众文化敢于赤裸裸地教导“怎么嫁给一个有钱人”,鼓吹“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再自行车上笑”(如《非诚勿扰》中的炫富女马诺)。很多社会都存在富人压制穷人的不合理现象,但是一般这种事情可以做但不能也不敢说。像今天中国的大众文化敢于把一种“歪理”公开说出来是很少见的。再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对暴力的表现也是非常令人担忧。暴力在大众文化中很难避免,古今中外皆然,但西方的大众文化表现暴力也是有一个规范的,是受道德制约的,不是赤裸裸崇拜暴力,也是不是为了表现暴力而表现暴力,不能把暴力本身审美化。我们现在大众文化表现暴力的时候,悬置了道德尺度,没有是非差别,暴力本身成了一种审美对象,如《夜宴》《黄金甲》,使用暴力的双方没有一方是正义的。再比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如宫廷戏、帝王戏,还有某些谍战片),喜欢表现阴谋文化,教人怎么玩权术,其中的主人公一个比一个城府深。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这些价值误区归结到一点,其实就是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好的、值得追求的——出了问题,因为好生活理念是价值观的最核心表达。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是畸形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很突出的一点:蔑视劳动和生产,片面追求奢侈消费,不是把劳动和生产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奢侈品消费看作是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就是洛文塔尔讲的生产性偶像被消费性偶像取代。很多穿越剧中表现的实际是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一下子穿越到古代、成为格格,不想奋斗,而是想一夜之间获得财富与成功。回顾一下,八十年代的时候,大众的偶像是陈景润、陆文婷、乔光扑之类生产偶像(厂长,科学家,工程师等),现在的大众偶像则是清一色的明星(看看流行杂志封面人物即可证明),明星所以为人们羡慕,根本原因是他们身上的奢侈品,而且明星实际上也是诸多奢侈品的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明星和奢侈品之间可以划等号。
总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表现出一系列不健康的价值观,其“好生活”的理念是畸型的。我觉得今天大众文化最严重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畸型与混乱。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blog/static/1285367132011728510069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45:21 | 只看该作者
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答新华社记者问之二   2011-08-28 21:29: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问题: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的混乱和主流和精英文化有关系吗?

回答:什么是主流文化?什么是主流?在国内有一种片面的理解,似乎主流就是官方,但主流文化就是官方文化,但实际上不等于官方,真正的主流是通过影响力来衡量的。主流文化即在大众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选择中发挥实际支配作用和支配性影响力的文化,是在建构“好生活”理念方面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用这个标准衡量,现在的所谓“官方文化”(由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主管部门直接生产或得到它们直接支持和倡导的文化,或者是由官方媒体生产和传播的文化)实际上并不能够在大众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真正的主流作用,并不是真正占据主流的文化,它在塑造大众的价值观方面极为无力。实际上,今天的官方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变成了一种装饰品,这种通过主流媒体、“主旋律”作品宣扬的价值观实际上已经没人听了。因此,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文化。

很显然,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角度看,今天的主流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它是对民众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挥引导作用的文化。

主流文化也不一定是精英文化。从历史上看,精英文化有时就是占主流的文化,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上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由于大众文化在80年代还没怎么兴起,规模很小,所以,80年代的启蒙文化、精英文化是占主流的。但今天看来,精英文化圈子太小,越来越边缘化,没法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精英文化也不是主流的,精英文化的特征是带有先锋性和探索性、实验性,面相小众,同行。而大众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必须面相大多数,必须照顾到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趣味。好莱坞的片子没有一部敢于在根本上挑战大众的价值观。

当然,当下中国的文化分化成官方、精英、大众三块,是社会的进步,在毛泽东时代只有一块,这就是官方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真正的大众文化都不存在,文化领域还没有分化。80年代时实然出现了相当发达的精英文化,但也没有成规模的大众文化。现在有精英、有官方、有大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问题是目前的三种文化之间呈现出各不相干的状态。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都没有能够对大众文化产生影响。

首先,政府对大众文化的认识是有问题的。90年代初以来,政府对大众文化的认识长期停留在娱乐工具层次,李瑞环分管意识形态以后,文化的功能已经去政治化,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就是娱乐,让大众开心一笑。这就是当时中央的文化政策导向。不要去表现什么深刻的东西,更不要去碰政治。现在官方也不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管理文化的方法。要不是去政治化,要么是搞什么“八荣八耻”“五讲四美”,唱高调,这是脱离实际的,是革命时代过时的价值观。

知识界对于大众文化的认识也有误区。抬出什么“人文精神”,批判大众文化没有“终极关怀”,没有“宗教精神”,无法忍受大众轻松消遣。非要从宗教文化的标准要求大众文化,把大众文化提升到根绝七情六欲的高度,这可能吗?这也很荒唐。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你让他去追求“终极关怀”,大众文化就不存在了。

大众文化的定位在哪里?我以为既不是“三俗”,也不是“三高”,也不可能像精英文化那么深刻、前卫和先锋。大众文化应该定位在公民文化、市民文化层面。它的主要功能是要有利于我们公民社会的建设,或者说,我们应该拿公民社会的道德要求大众文化。公民道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做人底线,做世俗人的底线,而不是做圣徒、英雄、烈士的道德高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公民道德是与大众文化相容的,大众文化属于世俗文化,是通俗的,但通俗不等于低俗。只有当大众文化违背了世俗社会的道德底线时,才叫“低俗”。低于公民社会的基本道德底线,这叫低俗。

总之,我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或放任自流,或高调唱的震天响,但是实际影响不了。

这方面西方比我们强得多。比如《哈里波特》,我们就拍不出这样又政治正确、又好看好玩的片子来。它的道德主题其实也很陈旧,不过是强调爱、合作、诚实、奉献,这些东西它都遵守了。它不是把魔法看得最高,不是为了魔法而魔法。哈利波特从来不可以追求魔法,他是“被魔法”,因为他有爱心。魔法跟着爱心走。这与我们的玄幻小说就不一样,玄幻小说是爱心跟着魔法走。

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在这一点上很成功。美国文化最成功的地方我以为是官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价值观一致的,政府提倡的美国价值也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美梦。美国其实没有什么官方文化,政府的价值观与好莱坞的价值观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人家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政府把美国梦融化到好莱坞大片之中。他的文化领导权掌得很好。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这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 ... 67132011728929097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46:01 | 只看该作者
大众文化如何管理?——答新华社记者问之三  2011-08-28 22:11: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问题: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大众文化?

回答:政府对于文化,包括大众文化的管理,一直停留在政策管理水平,没有达到法制化管理层面。大众文化的生产应该是在市民社会领域(包括市场领域)运行,而不是在权力体系中、政府计划中运行,这是葛兰西早就说过的。政府不是不管,而是通过法律来管,通过完善和建设公民社会来“管”。

西方国家对于大众文化的管理,一方面是通过法律,比如说,他们有法律化的分级制;另一方面是通过公民社会自发的道德约束来管理。西方国家的文化领域虽有言论自由,但一些违背主流价值的东西常常也很难生存,因为公民社会有一种舆论力量。比如,如果有人敢于宣扬法西斯主义,或对基督教不恭,法律似乎不能制裁它们。但公民社会会有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让你受到普遍遣责,用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来纠正。

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就是把大众文化的三俗问题抽象地看成是文化市场化的结果。这个观点我很不同意。201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评论《文艺创作症结何在? 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其中最误导性的言论是把市场经济视作文学艺术“不能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的幽灵进入了艺术殿堂,众神在迷幻中走下圣坛,游戏规则将按市场法则改变。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入名利场,穿着逐利舞鞋无休止地疯狂舞蹈的时候,我们失去了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

这是多么富有煽动性的“正义”之词,然而它也是最具欺骗性的谎言。荒唐与悖谬亦莫过于此。如果市场经济是艺术家的“致幻剂”,是艺术的真正敌人,那么,西方的市场经济为什么没有扼杀文艺,相反却出现了辉煌的批判资本主义文学?市场经济虽然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良药,但当它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初期的时候,不但没有扼杀作家的创作自由,相反却把作家从宫廷和教会中解放出来,使得作家艺术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激发了作家的创造力。道理很简单,西方的市场经济是与民主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是保障作家艺术家批判自由的市场经济,而不是缺乏民主政治配套的市场经济,不是权钱交易的“市场经济”,不是被权贵把持的“市场经济”。

反观中国,我们把文学艺术推向了市场,把作家推向了市场,但这个畸形的“市场”却没有保障作家、艺术家的自由。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批判市场也是有市场的;而在伪“市场经济”中,批判“市场”就是批判操控“市场”的人或势力,因此是决不可能有市场的;操控“市场”的人和势力也就是操控文艺的人和势力,因此也是决不会有文艺的。因此,一个再简单的事实是:市场经济并不是艺术的敌人,缺乏民主政治相配合的伪市场经济才是。

艺术的敌人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不自由。

大众文化的情况也是这样。制约中国大众文化市场的力量是多元的,绝不只是市场。对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干扰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权力,或者说来自市场化包装下的权力。要结合中国的权贵市场经济特色来分析中国大众文化的生存环境。实际上,权贵市场经济才是文化生产——当然也包括大众文化生产——的大敌。

政府到底应该如何管理大众文化?我们不妨多做一些调研。一方面,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广大市民的价值观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对于金钱、择偶、地位等等的看法。然后再审视一下我们的大众文化与老百姓的需求之间有哪些差距。还可以做一些跨国的比较研究,如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波的文化政策的比较——从价值观到管理方式的全面比较。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与韩国、新加波等国家的比较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文化管理和我们存在更多地相似性和可比性:也是政府推动,政府很重视文化产业。他们的政府搞出来的东西为什么有市场?他们是怎么运作的?我相信,韩国和新加波的政府不是直接介入到大众文化的生产中去,而是把大众文化生产引导往主流价值观上引。政府不应该直接投入资金,从投资、生产、发行、放映,把大众文化全部管起来。我相信他们不是这样做的。

我们的大众文化管理有太明显的计划时代的痕迹。动不动就是什么“工程”、“打造”,而且具体到100部、50部,等等,我最讨厌这种做法,完全是计划体制时代的做法,还没有转变过来。管理文化的方式仍然不是市场经济的方式。好像文化是可以精心计划、精心打造的东西:连101部或者99部都不行,就是不多不少100部!

政府一定要尊重创作者的自主性,政府的角色是裁判,是制定规则的,不能自己加入生产者的行列,结果是自己生产不好,别人生产不了。当然,市场化不是放任自流,大众文化生产仍然需要管理,但是要改革管理方式,要用法律来管,让社会自己来管,不要直接的行政干预,更不要直接介入生产和流通。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 ... 71320117281011014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