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好稿 | “半夜鸡叫”改“隐藏式公开”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前不久,有年轻记者跟磨稿子建议:能不能推荐一些新闻视频报道?确实,在当代新闻传播的图景中,文图稿件已经不是唯一的传播方式,视频、音频、直播甚至3D动画,都是非常好的新闻报道方式。
但推荐这些类型的报道,有一个普遍的难点,就是载体。这些类型的报道载体都是互联网,很多都在商业网站上,而且呈碎片化发布,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这些新媒体报道会很容易被淹没在诸多海量信息当中。所以,我们的评委老师无法做到更全面的关注。
虽然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目前看来新媒体报道的记忆存在感还是有些低。
不过,我们还是很乐于接受年轻记者的建议,毕竟在当前的时代下,视频、音频等报道也是记者需要做的内容,确实也有很好的报道。这与磨稿子每周推荐优秀报道的初衷是相吻合的。本周我们就推荐了一组视频调查报道供大家一起品评。
丨标题: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引出的隐藏式公开
作者:杜哲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5-11-10
明明是河北省应急厅官网上发布的《“3·13”较大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公众按照官网显示的页面路径,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份事故调查报告,直到使用关键词搜索,才发现了这份事故调查报告的身影……澎湃新闻的《旁白丨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引出的隐藏式公开法》,披露了河北省应急厅对事故调查报告的隐藏式公开法,也为公众揭开了部分官方部门抵触信息公开、消极应对舆情的潜规则。实际上,此事并非个案。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政府对舆情的重视,很多部门会及时发布官方通报,回应公众的知情需求。其中有个现象,不少官方通报是在午夜凌晨时分发布的,一个原因是调查组工作辛苦赶在凌晨之前发布了内容,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想在凌晨大家熟睡时发布,从而减少关注、降低影响。对于这种情况,网民称其为半夜鸡叫式官方回应,十分反感,纷纷吐槽。
不论是隐藏式公开事故报告,还是半夜鸡叫式官方回应,这种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的舆情应对方式,不仅没有实现信息公开以正视听、公布进展推进工作的初衷,反而引发次生舆情、导致二次发酵,消解了公众的知情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让有关部门更加尴尬和被动。澎湃新闻这篇稿件,直击问题,充分阐释,为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给舆情应对指明了方法,视角独特,值得借鉴。(资深媒体人金明大)
丨标题:《今日聚焦》:甲醛检测乱象调查 随意操纵数据 人为制 造焦虑
《今日聚焦》:甲醛检测乱象调查 入行门槛低 监管存盲区
作者:石俊 陈擘
来源:浙江卫视
时间:2025-10-28
浙江卫视的《甲醛检测乱象调查》,选题关系百姓民生家居安全,公共价值高。报道通过对比检测公司和权威检测机构对同一房间监测数据的极大差异,并对检测公司进行暗访,揭露出其随意操纵数据的方法、人为制造焦虑的说辞,以及后续推销除甲醛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的目的,逻辑链条相对闭合,环环相扣。
如果记者能够卧底进入最初进行检测的这两家公司,公司人员能够带着记者外出检测亲自授受玄机进行造假,直接操作一番,内容画面会更丰富。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调查暗访的情形复杂多变且难度巨大,目前的呈现相信记者已经做了极大努力,非常难得。
报道并未止步于事件本身,更是指出乱象背后入行门槛低、监管存盲区的原因,详述了资质挂靠、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规避监管的方式,最后专家提出了合理建议。至此,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王瑞锋)
来源:磨稿子
编辑:梅镕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