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新闻传播学有被业界抛弃的危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丨新闻大学(ID:Fudan_xwdx)
作者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
原标题丨系统性变革 学界不能置身局外
导读:如今,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系统性变革处于攻坚阶段,一线改革者承压几近极限,体能、意志和智慧都绷到极大值。这个时候,主流媒体处在全方位的待哺状态,亟需外援的加持,更需系统性的抱团取暖。
面对水深火热的改革一线,新闻传播学界没有理由作壁上观,也不能以局外人身份隔岸观火。面对系统性变革,学界显然不能置身于系统之外,应为这场系统性变革输送动力和智慧。

传媒业界与学界,就像左手与右手,长在一个生命体上,离开彼此,都是残缺的。但是,长期在一起,因为熟悉,又显得陌生。
传媒业曾经光芒万丈,可以照亮整个世界, 世界之光似乎都来自传媒人手中的“火炬”。相比之下,新闻传播学界就成了弱存在,他们负责在路边送花、喝彩。其在智识上的贡献和声援,所得的正向反馈也不多,得不到多少褒奖与回馈。于是乎,学界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浅吟低唱,声量时大时小,存在感也不强。
后来,新闻传播学界把精力和兴致投注于“学”,恶补“无学”之憾。学者们从各处搬运“他山之石”,有的是远程搬运,有的是“带土移栽”,甚至直接把邻居家的砖石搬了过来。他们在新闻学的周边,围湖造田、填海筑岛,形成广阔的知识“新垦区”。
这期间,对新闻传播学贡献最大的当数传播学。传媒学者在新闻学周边迅速扩张传播学版图,将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半径空前延长,知识疆域大面积延展。这种知识疆域的扩张,不仅是外延意义上的,更是内涵意义上的,它改变了新闻学的基因排序。此前,新闻学的知识生产逻辑是经验主义的,它依附于新闻实践,其根系扎在新闻实践厚土之上。新闻学实践感很强,强调在场经验和一线觉知。实践得一寸,理论只能进一尺。于是,新闻学始终与实践厮守在一起。
新闻学遇见传播学之后,对于现场和在场的执念渐渐松动,进而游离新闻学根据地。传播学是由多学科知识拼接而成的新学科领域,知识的“多源异构”是其显著特征。传媒学者群体兴趣出墙,被墙外的风景所吸引,他们从四面八方采花撷英,也不管传媒业界真实状况如何,大家埋头玩起知识的“积木”游戏。
新闻传播学界的这种“好学”之风,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新闻学自闭的知识生产定式,大量新知的涌入,打开了新闻学的理论想象力,其原本简陋的理论工具箱得到了改善。
只不过,新闻传播学界的“好学”之风狂飙突进,导致海量异质性知识的倒灌,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之间尚未形成强关联,没能与新闻学原先的知识逻辑深度勾连起来,不能感应传媒业一线的重与大、痛与乐。学者们忙于知识的内循环,沉醉于知识的孤芳自赏,与热气腾腾的传媒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失去了介入生动实践的能力。对此,若不觉知,任其惯性使然,新闻传播学就有被业界抛弃的危险。
时下,正值传媒业转型的非常时期,对于处在转型阵痛期的主流媒体而言,可谓生死攸关,命悬一线。主流媒体融合转型,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伴随各种急难愁盼。如今,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系统性变革处于攻坚阶段,一线改革者承压几近极限,体能、意志和智慧都绷到极大值。这个时候,主流媒体处在全方位的待哺状态,亟需外援的加持,更需系统性的抱团取暖。
至此时节,新闻传播学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考验不仅来自传媒业一线的拷问,还来自理论自身的破茧突围。有没有勇气直面应对?有没有能力应对?极限挑战考验新闻传播学界的勇气和智慧。面对水深火热的改革一线,没有理由作壁上观,也不能以局外人身份隔岸观火。面对系统性变革,学界显然不能置身于系统之外,应为这场系统性变革输送动力和智慧。
传媒业火热的改革实践是一个巨型开放实验室,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学界全心置身室内,保持在场状态,深度介入,于实践中出真知,借此,检验我们的理论解释力。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在书斋中玩造词和智力游戏,而是要坚持深度在场,朝着“枪炮声”最密集的方向出击,往激流深处奋楫,在极限压力下锻造知识的硬度,在全真场景中检验理论的成色。
回归新闻传播学的“实学”传统,知行合一,把知识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实践大地上。知识树唯有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来源:新闻大学
编辑:何璇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