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赣问·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记者李雯珺,今年是我做舆论监督报道的第5年。 2021年,专栏正式开播。作为省内首档以融媒直播形式开展舆论监督的栏目,我们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请政府部门、涉事单位来到现场,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推动急难愁盼有效解决。 请先看一段直播时的采访画面:“你再拍我就对你不客气了,第一次警告,拿掉!” 这是我第一次在直播采访中被威胁。 镜头前,物业经理咄咄逼人;镜头外,七八名彪形大汉将我们团团围住。当时,我的内心十分慌乱,只能不断安慰自己:现在正在直播,一定要冷静,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能激化矛盾。 事件起因是一通投诉电话——有市民反映物业不让他们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刚买的新能源车成了摆设,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个多月都没解决。 直播当天,我和摄像老师一早赶到小区。面对我们的询问,物业工作人员非常抵触,甚至直指镜头,出言威胁。过程中,物业的人一直围着我们,虽谈不上“兵戎相见”,但也是步步惊心。我一边强装镇定,拿着话筒直播。一边内心“打鼓”,生怕这些人突然冲上来抢夺我们的机器和话筒,甚至殴打我们。 为了稳住现场情况,我请来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采访完便关闭了直播。 但事情并未画上句号。看到我们结束直播、关掉机器,物业的人直接冲上来,强行拦下我们,并封住道闸,嘴里大喊:“别让他们走!”“冲突”终究还是发生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摄像老师试图冲出道闸,只听见“哐”的一声巨响,现场一片混乱。 为了护住机器,摄像老师几次遭到对方推搡、锁喉。我赶紧冲上前制止,并拨打报警电话。很快,民警来到了现场。在民警和主管部门的介入下,物业才肯道歉。 但,我们要的不只是道歉,解决群众问题才是关键。 随后我们了解到,物业之所以不让安装充电桩,是担心装的人一多,小区电容不够,他们就得花一大笔费用去扩容。但是,为业主提供应有的服务,难道不是物业的职责? 最终,在我们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物业终于答应扩容,业主们安装充电桩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报道,政府相关部门把推动完善小区充电桩安装事项提上议程,很多遇到同类问题的市民也因此受益。 类似这样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是我们的工作日常。它不是单纯的曝光,更是为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搭建的桥梁,助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进步。 记得有一次,我刚到现场,就有人握着我的手说:“我知道你,你是雯珺,你来了,我们的问题肯定能解决。” 我哪有这么厉害?我只是一名普通记者,无非是借助手中的话筒、笔下的文字、媒体的公信力,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但无论如何,群众的信任都是对记者这份职业的最高褒奖。
来源:中国记协(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