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江 [url=]磨稿子 [/url]2025年08月04日 20:22 北京
北京的暴雨灾害,在频繁的预警之下,仍有44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件是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丧生。 通报如此简单,新闻媒体的意义就是让通报里的数字变得更有感情。《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让人们知道了这个在暴雨中被遗忘的角落。 前几天,知乎上有一篇博文传播很广。文章说,太师屯养老中心的这个悲剧,其实不用太去探究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因为,基层工作的人手根本就无法应对这种巨大的自然灾害,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百密一疏是必然存在的。 灾难新闻报道,不是“添乱”,三联的报道里,我们也没有看到太多的对防灾救灾工作的苛责。但记录这场事故,仍是媒体人的本分。 标题:“跟着团长打县城”:火了,停了 作者:罗凯蒂 来源:水瓶纪元 时间:2025-07-22 《“跟着团长打县城”:火了,停了》文章很长,采访量很大,细节也很多,画面感很强,足见作者的采访努力和写作功力。山东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沉浸式演出《跟着团长打县城》从火爆全网,到突然叫停,确实令人遗憾、叫人费解。虽然文章并未明确指出叫停的具体原因,但此事反映出的问题值得相关各方反思。 网红经济时代,地方文旅“一夜爆火”是各地的热切期待,“长红不衰”又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可是,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对待“网红经济”陷入了“叶公好龙”式的矛盾心态,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面对泼天的流量和蜂拥的游客,往往手足无措,于是紧急叫停、尴尬不堪。天津跳水大爷如此,菏泽郭有才如此,开封王婆如此,沂南《跟着团长打县城》亦如此。说到底,这是地方治理能力不足的体现。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流量是留给有实力的地方的。地方只有打好基础、苦练内功、开辟土壤、浇水施肥,才能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即便没有泼天流量,也能万木欣荣。如果有了泼天流量,必然脱颖而出。抗战主题理应严谨,这本身没错,但对于《跟着团长打县城》这类文旅演出,还是希望地方政府做好相关引导,避免各种禁止。只有让群众项目回归群众,让网红经济回归市场,才能形成长红效应,推动地方文旅,增加当地收入,实现品牌传播,才能真正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让文旅事业健康发展。(资深媒体人金明大) 标题:被问为何有1000多条投诉,爱康国宾发布会突然停播…… 作者:吴珊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时间:2025-07-30 通过上述文章客观的行文逻辑,我们可以看到,爱康国宾所表现出的资本傲慢,已经严重背离了医疗健康行业“以生命为本,以健康为根”的仁爱初衷,以及其所应承担的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也加剧了民众对体检行业的信任危机。体检行业的医学专业从业人员亦为医者,爱康国宾让他们的从业人员还能否配得上医者,它们还是否是医疗机构,以及谁被“蒙羞”的问题,都值得讨论和持续深度观察。(资深媒体人张有义) 标题:5个老师1个学生,一个人的村小毕业典礼 作者:罗丹妮 王语琤 幸运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5-07-30 查阅公开数据,2013-2023年间多数时候,新闻中的吉林省德惠市户籍人口都在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小学生在校人数也从55104人(2013)下降至29446人(2023),小学教职工人数从4546人(2015)降至3095人(2021),又缓增至3846人(2023),这些数据符合我们对人口萎缩及城市化(农村人口减少8万多人,城镇人口减少约1.5万人)两种进程下公共服务被动削减的一般印象。 但另一组数据显示,这10年间,德惠市小学数量从230所(2013)锐减至163所(2016)、159所(2018)、158所(2019)、85所(2021)乃至30所(2022),无法被人口萎缩及城市化进程解释。 与一所学校5个老师1名学生的故事给人的印象相反,该市应该发生了非常激进的小学撤并运动。 对新闻媒体而言,这并不是故事的背景,而应该是故事本身。(资深媒体人、作家夏佑至) 标题:农民工刘诗利的“体面” 作者:咸运祯 来源:新京报•剥洋葱people 时间:2025-07-31 如何报道普通人,一直是新闻工作的难点所在——人性是复杂而立体的,哪一面才更接近其本真状态,这需要记者以专业眼光去挖掘和呈现。 刘诗利之所以引发关注,源于其农民工身份与阅读行为之间某种刻板印象的反差。这篇报道的价值在于,它一方面打破了人民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没有简单停留在“农民工爱读书”的表层反差上,而是通过扎实的采访,建构了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既没有将主人公神圣化为“励志符号”,也没有将其庸俗化为“附庸风雅”。报道呈现了一个鲜活的普通人——他既是疲于挣钱的农民工刘诗利,也是被迫辍学做过代课老师的刘诗利,更是喜好读书,并用读书来维系精神体面的刘诗利。 最后,当我们在报道一个人物及其特定行为时,应该采用怎样的叙事框架,才能既呈现事实的复杂性,又不失人性的温度,更不落入某种简化框架的窠臼?该报道给出了一些借鉴,但这始终是新闻工作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东晓) 标题:竞业限制滥用乱象:安装工、业务员、钢琴老师成为“两高一密”人员 作者:徐岑 温柠宁 来源:北青深一度 时间:2025-08-02 好的新闻选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该报道敏锐捕捉到了竞业限制正从“保护商业秘密”异化为“限制劳动者就业权”的现实趋势,通过多起个案串联及相关数据佐证,直指劳动权益保护中的结构性矛盾,及时向社会预警这一风险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笔者也注意到,就在本文发布前几天,北京市一中院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涉竞业限制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通过司法保护引起社会对竞业限制“乱象”的关注。说明文章涉及的话题不仅具有一定公共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处通过 “微观场景描写” 增强了报道的张力。比如陈亮针对公司指控的“皮带切割术是机密技术”,提交了抖音视频截图,“任何人看着抖音学就能学会的东西”;赵颖 “硬刚一把判决书” 的表态,展现劳动者的抗争姿态。这些细节描述既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又让 “竞业限制滥用” 对劳动者带来的不解和苦恼可感可知。 此外,从文章结构来看,该报道不仅提出问题,还进行了制度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让选题超越了单纯的批评性叙事,成为推动社会共识重建和制度完善的有益媒介力量。(资深媒体人彭飞) 标题:水淹养老照料中心 作者:陈银霞 魏昭阳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时间:2025-08-03 北京雨灾中,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的老人遇难事件惨烈且罕见。《三联生活周刊》以其标志性的叙事风格,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记述,为历史留存下一份珍贵底稿。这样的报道能够刊发,本身就已是难得的佼佼者。(知名调查记者刘向南)
来源:磨稿子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