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数字主播到全流程智造,一家地市台的AI转型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植根于“AI创新之都”的杭州,杭州文广集团对AI的实践探索,确实在全国广电系统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已难以适应当下的传播生态,这是系统性变革的底层逻辑。但是如何变,大家都在探索。集团希望我们也尝试走出自己的路径。” 近日,杭州文广集团全媒体项目负责人刘志强接受传媒内参专访时表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加速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地方电视台内部可能出现“一人团队”模式,将倒逼主持人向策划、技术、IP运营等多元方向转型。
植根于“AI创新之都”的杭州,杭州文广集团对AI的实践探索,确实在全国广电系统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城市融媒体专委会主办的“拥抱AI 智像万千”——2025年城市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首届融媒AI大会上,杭州文广集团旗下浙江华智万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万像”)发布全国首个“一屏生成”一站式融媒体全流程数智生产系统。
某种程度上,杭州文广集团正在开启一场“智媒革命”的序幕。



▍AI并非替代者 地方台或出现“一人团队”模式
今年初,当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强势出圈时,网友们悄然发现,《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因使用AI数字人担任主持人并做到零失误的消息也登上了网络热搜。


实际上,这不是《杭州新闻联播》第一次出圈。早在2024年春节期间,这档由杭州文广集团打造的新闻节目,就以真人主播雨辰、麒宇为蓝本打造,开发出了AI数字主播小雨、小宇,并成为全国首个全数字人主持播报的“联播”类新闻节目。
2025年2月,杭州文广集团对AI数字主播小雨、小宇完成了系统升级,实现播报流畅度质的明显提升。
如果不是字幕上打出的“AI主播”标识,很多人看不出和往日相比有何不同,而“没有变化”正是这档节目中最大的变化。
放眼全国,新疆阿克苏、湖南吉首、北京顺义、贵州三都、江苏淮阴、南京溧水、无锡锡山等地电视台或融媒中心,均已启用各自的AI主播。
AI主播的闯入,不仅颠覆了电视新闻节目长期由两位男女真人主持搭档口播的传统,更是引发了外界广泛热议:“未来AI是否会抢播音生的饭碗?”
以往的技术革命都是延展了人的手和脚。这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是第一次延展了人的脑。但是到目前为止,终究还是延展,而不是取代。媒体人的创意、专业性与判断力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AI对传媒行业的影响,与其他行业并无根本区别,即人类从来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丢了饭碗,恰恰相反,技术进步将驱动岗位转型与能力升级。


在杭州文广,人工智能让主持人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的同时,还会获得额外收入。
比如,一些优质主持人声线,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型”,其他媒体或机构若想使用他的声线进行配音等工作,就需要支付授权费。可以根据授权区域、产品销量等因素,合理设定授权费用,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收益分配给这位主持人。
这样一来,主持人的收入组成将更加多元化。如果主持人的声线模型被数千家中心广泛使用,那么他每月仅凭授权费就可能增收数万元。
笔者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确保主持人的收入不降低,毕竟,技术的进步不应成为降低从业者收入的借口,反而应成为创造新盈利模式的契机。
刘志强表示,“我们的理念是与这些从业者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虽然目前法律上对于生成的数字人形象等权益归属尚无明确规定,但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我们始终认为这些权益应归属于创造者本身。”
▍加速布局AIGC 向“轻量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
伴随着Sora爆火出圈,AIGC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日益凸显,正成为广电行业适应数字化浪潮、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
从总台、省级广电再到地市级广电,广电在AIGC领域的布局范围进一步向全国扩大,呈现“遍地开花”之势。AIGC在广电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各个细分领域,为内容、传播、服务、商业提供了全场景服务的升级。


基于前期的投入和积累,2024年12月底,华智万像宣布揭牌成立,标志着杭州文广集团人工智能科技项目正式进入产业化运作。
据介绍,华智万像将依托多年来积累的广电音视频海量数据资源,自研开发传媒行业大模型,以“智像万千短视频智能创作平台”为技术基座,涵盖智能文稿创作、智能声音、数字人、智能审核、智能媒资、智能剪辑、智能演播、智能分发等八大系列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软件产品,为广电媒体及其他泛传媒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短短半年多,华智万像从去年聚焦省内市场,到今年开拓出新疆、广西、海南、广东、内蒙古、兰州等全国客户,可以看出,国内媒体和企业对于数字主播的接受度高。
由于全国客户数字人采集需求大,今年初,采集技术实现了现场采集到异地采集的转变。在市场输出模式上,“智像万千”正在从单一产品输出到合作模式输出的转变。


据华智万像副总经理励琦介绍,按照计划,“智像万千”今年将重点推出专属于媒体人的AI智能体,该产品能实现:
创意激发:基于数据挖掘生成选题库,结合用户兴趣图谱推荐创意方向;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实现“千人千面”推送;
资源管理:构建智能媒资库,自动分类存储音视频素材,提升检索效率;
交互服务:能客服、虚拟助手等,提升用户粘性;
内容审核:多模态智能巡检系统可识别政治敏感、地图错误等问题;
热点预测与效果评估:分析社交媒体舆情,预测爆款话题,实时追踪内容传播效果,优化后续策略;
……
当前,AI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需克服技术的不成熟与固有思维的阻力。
当前AI依赖既有知识库,难以超越人类认知。真正的“通用AI”尚未到来,但技术迭代必将加速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因此,传统媒体组织架构必须向“轻量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才能适应互联网传播生态。
▍技术驱动系统性变革 一家地市台的探索实践
华智万像作为杭州文广集团进一步深化AI技术在传媒产业的融合与应用所组建成立的AIGC科技公司,它的成立和一系列项目的发布,将成为杭州文广集团突破技术掣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为集团抢占未来技术高地,赢得媒体深度融合的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华智万像的成立时间正好赶上了主流媒体AIGC应用元年。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电媒体成立了超过20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验室或工作室,1/3的省级广电台都挂牌成立了实验室,其中大多与台外技术公司合作建设。然而挂牌的浪潮退去后,真正出成果的并不多。
与单纯挂牌实验室不同,华智万像以公司化实体运作,将从“拿来主义”转为自建研发团队,一改单纯投入的弊端,使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这无疑是媒体转型中的一次巨大跨越。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据笔者了解,杭州正在大力发展AI产业,相关人才十分抢手,对于传统广电行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研发团队,首先是找到懂行业的人选;其次是符合体制内的各项规定;此外,还包括准入、技术合作方式等问题。
杭州文广集团对华智万像的定位十分明确: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2025年6月18日,在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城市融媒体专委会主办的“拥抱AI 智像万千”——2025年城市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首届融媒AI大会上,华智万像发布全国首个“一屏生成”一站式融媒体全流程数智生产系统。至此,AI赋能杭州全市域融媒体一体化传播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以杭州市13个区、县(市)融媒体中心及镇街微融媒为先行试点,全面开放“智像万千”智能创作应用平台,旨在实现机制共建、内容共创、技术赋能、人才共培,加速推动 AI技术在基层融媒体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区、县(市)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目前,“智像万千”智能创作应用平台1.0版本已向集团内用户提供80余个账号的智能化生成服务,累计生成视频时长超6000分钟,还联合西湖之声频率研发投用了全国首个应用于直播场景的广播智能体“西葫芦”。
另据杭州文广集团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李岚介绍,截至今年5月,AIGC智能化应用已在集团20档节目中使用,占自制节目的50%左右,成功训练生成广播级超写真数字人超160位,构建声音模型超90个。
“我们变得更‘强’了,我们变得更‘轻’了。”李岚表示,“系统性变革是实践出来的。其实彼岸并不遥远,走着走着,就会豁然开朗。”
技术革新带来了变化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岗位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人的能力和岗位的转变,进一步促使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而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引发了媒体行业的系统性变革。
这一系列变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闭环。这个闭环的形成,符合系统变革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从技术驱动到组织调整,再到行业变革的完整过程。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