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榜追访 | 南方周末翟星理:去追求作品高质量的稳定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23:5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题:拯救洪湖:1189 个工作组进驻1848 个村
作者:翟星理 魏翠翠 李思德(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季子楦(实习生)
时间:2024-06-15
来源:南方周末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时政报道。环保和经济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对让人头疼的矛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于中央环保督查组通报的负面问题,当地痼疾如何形成,又如何应对?
报道广泛采访了基层干部和多个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淋漓尽致的写出了一线工作人员甚至领导面对问题的真实心理和官场生态。
这样从地方的角度充分反映地方问题,而不是单方面监督或者政绩表扬的报道,在地方视媒体为洪水猛兽的当前环境下实属不多了。不知文中特约记者是否与深耕当地有关,无论如何,确实展现了记者对当地资源的有力掌控能力。(红星深度国内新闻主编蓝婧)
2014年,翟星理从福建一家地方媒体到了新京报深度报道部,此前,他没有做过时政领域的选题,也没有全国采访的经验。但没多久,一篇报道让他得到了报社的认可。
每周一是新京报开选题会的日子,有一天开会时,有人看到新闻说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落马了。当时,翟星理手上没有其他选题,便接过了这个采访任务,随即去到了杭州。
跑过调查的记者大多知道,这种采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时的翟星理并不知道,心想:郭正钢是浙江省军区的副政委,去他单位总没错吧?
在省军区门口,翟星理晃悠了两天,被哨兵拦过两回,哨兵可能奇怪这个人怎么老在门口晃。直到第二天晚上,他看见从侧门走出来两名穿着军装的军人,便用原来跑突发的那种方法,上去拦住就问,“你知道郭正钢吗?”两人听他问的问题,直接走开了。
迟迟打不开局面,翟星理几乎陷入绝望,他当时住在杭州“武林小广场”附近的汉庭酒店,入住时他办了一个会员卡,因为这趟长达27天的采访,银卡会员被他住成了金卡。
绝望之际,他开始尝试去联系当地同行,聊天的过程中,有个同行说了一个翟星理之前不知道的信息:郭正钢被抓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可能是他和老婆吴芳芳两口子的事儿。
得知这个信息后,翟星理有了目标,采访也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顺着吴芳芳这条线,他很快查到了杭州四季青的一座商城,商城是吴芳芳原来修建的项目,商城里的商户有的还跟吴芳芳打过官司,但也只能了解到一些很表面的信息。
直到翟星理找到了一名曾在吴芳芳手下担任左右手角色的职业经理人,采访才真正找到突破口。
找到这名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也颇为曲折:翟星理在四季青商城商户那摸情况时掌握到了一个村子的名字。据说,吴芳芳跟这个村子有过合作。
村子离市区非常远,打车要一百多块才能到,翟星理在村委会连续逛了两三天,直到最后一天的中午,他和一位原为村干部的老人攀谈时知道了这名职业经理人的存在,更神奇的是,老人还保留着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电话。
关键人物联系上了,但是,对方非常难沟通。和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这名关键人物也有一个行为特点,翟星理把这个特点总结叫作“很热情的用冷冰冰的方式拒绝”。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翟星理一直没办法说服对方,但他也没有放弃,坚持每天给对方打很多的电话,发很多的短信,说明采访目的和采访进展。
这样单方面沟通持续了大概一周。有一天晚上11点多,翟星理突然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过去。
凌晨12点左右,翟星理赶到对方住的酒店,经过四个小时的采访,他真正掌握了吴芳芳的商业布局、项目,包括她是如何利用郭正钢的权势拿地的过程。
这次采访为什么让翟星理印象深刻?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做这个领域的报道,这篇报道积累的经验一直受益到现在,此后他做这一类型报道所用的技术方法,基本都是在这一篇报道时积累起来的。
在工作方法上,翟星理认为行之有效的有两点:第一,如果去采访的地方是不熟悉的,可以先找到在当地有声望的前辈或同行,去了解一些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虽然不能直接帮助到采访,但可以让记者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第二,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少的公共事件里,记者要把所有能找到的人、能找到的公开信息都过一遍。
“至少我是这么做的,找到职业经理人之前,我基本是能找到的都找了,能见到的都见了,一个都没少,挖干榨净。”这是翟星理总结出的采访技巧,除此之外,他还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跟同行们分享。
作者简介
翟星理,男,现供职于南方周末报社时政新闻部。入行12年。现阶段专注于南方周末传统的时政、法治领域题材,对时政报道有浓厚兴趣,欢迎提供线索,线索请转1103304192@qq.com
你认为,落马官员这一领域的深度报道的价值是什么?
翟星理:落马官员报道的价值就是提供本应详细披露、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披露的信息。
一名主政一方的官员,地方的发展路径几乎都是他们制定的,一个人决定着一个地方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走向,落马又跟地方有关,那生活、工作在这片地方上的人们自然拥有知道官员落马信息的权利。从媒体行业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公共价值。
从新闻行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它也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可能对于记者来说,它是一种业务能力上的自我提升的体现,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类的机构媒体来讲,这一类报道其实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记者在采访中拿到了一份比较重要的素材,但没有其他渠道来印证,比如你在杭州采访到的职业经理人,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
翟星理:这是新闻业务上一个经典的悖论,明明知道采访对象说的是真的,但记者又找不到第二信源去证明,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种处理方法,第一,找到素材中关键的一些内容和时间点,看看跟公开信息是否能对得上,如果有一些很重要的节点对不上,证明这个素材的可信度不高。
第二,想办法让采访对象自证。
举个例子,采访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他说了一些有关吴芳芳的细节,我就反问他这么多年还能记得这么清楚吗,会不会记错了?对方直接就把聊天记录拿出来了。
还有第三种情况,如果接受采访的这个人是在职官员,也知道我的记者身份,他说的话我可以直接采用。在采访完之后,我会问一个问题,就是采访对象说的这个事是听说的还是亲眼所见的或者亲身参与的?只有亲眼所见或亲身参与的部分会保留下来。
按照你上述分享的方法,核对素材是否可信,那信息搜集这部分你会用到哪些方法?
翟星理:这块不是我的强项,但有几个重点信息是一定会看的。
第一个是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个发改委网站,核对素材真伪时我会去找相应的招投标信息。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者做时政领域会更快进入角色?
翟星理:时政类报道,更重要的是记者后天的训练,后天训练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清楚自己的职业状态,跟生活状态区分开,生活中可以社恐,但工作时就要积极去跟别人交流。
我觉得,现场采访能力是记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当中最基础的能力,但它是最重要的能力,其他的能力都是建构在现场采访能力之上的,没有现场采访能力打底,基本是空中楼阁。
这一关过了,做时政报道就不存在什么难度了,因为这个领域并不涉及什么高科技,它更多需要的是平时阅读的累积,像是固定去看一些杂志刊物,通过后天训练,年轻记者也可以很容易或相对轻松地捕捉到想要的信息或题材。
对于有意愿进入媒体行业的学生或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记者,你有哪些工作上的建议?
翟星理:有志于这一行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刚入行的记者,我唯一的建议是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不要怕苦,不要喊累。
媒体行业里有一稿成名的情形,像突发新闻领域里会存在这种概率,跑10个突发、20个突发、50个突发,总有一两个能做出来。但这种情形极少出现在调查领域,尤其是做全国新闻的媒体人,业务技能还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记者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应该放在一个长线的时间段中去衡量,去追求作品质量的稳定性。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