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文都没了,还从哪选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0: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文都没了,还从哪选刊



今天看到《杂文选刊》休刊的消息,说是休刊,实际与停刊无异。朋友圈很多人说这是他们高中时的启蒙杂志,它也是我高中时的写作启蒙读物。
看杂志编辑部发的《致读者》告别语:创刊35载,足以让少年续髯,将中年的双鬓染白。山高水长,道一声珍重。还有最后一句应是不忍写上:此后再难相见。
不免想到很多高中时和《杂文选刊》有关的时光。当时我们班语文老师是瞧不起杂文的,说杂文都是批判性负能量,要学就学正能量。作文练笔时,只要我作文里有批判性语句,她就直接给0分。上语文课时我基本都在睡觉。好在正式考试胡乱编个正能量作文,最后也能考一百来分,她索性也不管我。
有一次上到课文《小狗包弟》,背景是6676那十年。她说这段历史没必要学,一条小狗有啥意思。正在这时,传来了隔壁班语文老师讲《小狗包弟》的声音。为了掩饰尴尬,她改口说巴金的作品还是值得学一下的。
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很喜欢杂文,自费给她的班订了《杂文选刊》。这本杂志在我们当地没有售卖,隔壁班的那本《杂文选刊》可能是当地仅有的一本。每次也基本被我借来了看,因为她的班也着实没几个人对这本杂志感兴趣。
《杂文选刊》的介绍是针砭时弊,批判世俗,反思历史,这也是当时对好的作品的衡量标准,但如今这12个字已经显得分外刺眼。
时评和杂文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好的时评往往也是一篇优秀的杂文。当时的《杂文选刊》80%内容都是时评类杂文,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文章语言之辛辣,讽刺之强烈,剖析之透彻,令人拍案叫绝。
有时读至心潮澎湃酣畅淋漓处,不免手痒,也在纸上信笔涂鸦千百字,便成了我最早的杂文作品。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日后竟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
但这条路无疑是曲折坎坷的,如今启蒙读物《杂文选刊》也倒了下去。一是纸媒式微下的必然,这类文摘类杂志的生存土壤越来越少。二是杂文式微下的必然,杂文都少见了,从哪去选刊?水源和土壤都没有了,花朵自然只有枯萎的命运。
翻看近期的《杂文选刊》目录,时评类内容大为减少,刊登的大都是不痛不痒的文化类杂文,和介绍词的十二个字渐行渐远。读者越来越少,杂志也没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
《杂文选刊》编辑部的专业性、对好文章的遴选能力是毋庸置疑的,35年的坚持也是胸中不灭理想的燃烧,但如今这团火焰终将熄灭。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他们失败了。
后来我们班语文老师被选中参与高考命题,隔壁班老师没有。《小狗包弟》在课本中被删除,语文老师再也上不了这堂课。她也没法再花钱给学生订《杂文选刊》,哪怕从一开始,也只有几个学生会看。


来源:郁风男神

编辑:洪韵
迁移: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