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实现“数字人自由”不是梦!智能创作工具助推媒体深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22:4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讲高难度绕口令、出镜vlog、参演情景剧、隔空与真人记者互动,如今的媒体虚拟数字人太会玩了!

近期,腾讯智影再一次引发了外界关注,尤其是其数字人能力,让媒体行业迎来了一波虚拟数字人热潮。表情丰富、神态自然、动作流畅的一批媒体虚拟主播不仅入职入岗,更活跃在重大新闻报道、资讯播报等各个领域中,从内容生产到内容传播都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媒体虚拟数字人有啥新能力?如何借力技术提升自身融合进程?

表情丰富、互动性强,数字人让媒体视频化表达有了新玩法

今年两会,不仅是全国记者同台竞技、各显神通的舞台,媒体新打造的虚拟数字人也加入了竞争行列,纷纷拿出看家本领、重磅亮相,有不少媒体也都选择了跟腾讯智影合作推出自己的数字人。

3月12日,人民日报新媒体迎来了一位新员工——“任小融”,这是由腾讯智影提供技术支持的虚拟数字人。新上岗的她通过一段自我介绍视频和一个互动H5与网友见面。“上岗”3小时内,相关话题#人民日报AI虚拟主播#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话题阅读量7000多万,获得广泛关注,近百万网友在互动H5内与AI主播对话聊天。

检察日报不仅两会前就推出了虚拟数字人检博,更打出了一套漂亮的融媒产品组合拳。检博先是3月2日在法治情景剧《如果交换人生》中亮相,这个采用“虚拟数字主持人+情景剧”的新颖短视频,播出后迅速达到10万+观看量。在紧接着的全国两会上,检博出镜与前方报道组记者、全国人大代表连线互动,发布了“小博探两会”系列VLOG。在与现场记者对话时,“检博”会根据记者的提问“定制”生动的语言,开展真实、自然的对话。

这些超写实的虚拟数字人得到了网友的肯定,纷纷留言表示:“虽然播报的音色和节奏感仍有提升空间,但已经有了‘足以乱真’的既视感。”“如果不是节目开始就讲明是虚拟主播,还真的看不出来, 腾讯智影做得太逼真了!”

要说虚拟数字人,不得不提去年7月凭借一段绕口令让网友们直呼“涨姿势”的长小姣。

她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以下简称长三角之声)联合腾讯智影推出的全国首个省级电台虚拟数字人。此后,长小姣不仅在《姣姣教教你》栏目中播报科技与产业创新领域最新动态,成为首个拥有固定专栏、持续更新的数字人主播,还参与了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等重大宣传报道。

“由于形象声音、播报能力的突出表现,长小姣上岗后不仅有了‘颜粉’,也被赋予了更高期待,有用户表示希望长小姣有更多人机互动体验。”聊起这个和腾讯智影联合打造的专属数字人,长三角之声总监殷月萍就像是在描述自家孩子一样,言语间满是自豪。

“2021年媒体数字人主要聚焦原生IP开发,2022年以来逐渐进入对标真人主播、开发知名主持人分身的深度应用层面。并且,媒体虚拟数字人也从单纯的娱乐属性走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不仅是担任新闻主播、主持节目,还进一步向智能媒体主播全面进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认为,当下,媒体利用AI数字人进行视频生产有利于提升媒体内容生产效率,丰富视频内容产品形态。

实际上,上述三个形态各异、各有特色的虚拟数字人都是腾讯智影提供技术支持的产物。H5、vlog、情景剧、资讯播报……借助腾讯智影搭建的人机交互窗口,AI和人实现了深度连接,媒体视频化表达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低成本定制数字人,智能工具助媒体提质增效

“媒体积极打造数字人,一方面反映了其利用新技术让内容生产提质增效的意愿和诉求,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技术企业、公司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打破了成本天花板,制作虚拟数字人逐渐平民化。”沈浩分析媒体积极打造数字人的动因。

虚拟数字人能给媒体带来啥?这个原本“烧钱”的领域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首先是技术削平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成本。

一方面,技术工具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人的参与程度,充分释放人力。

无需搭建专业演播室,只需制作虚拟演播厅,AI数字主播即可以在其中进行播报、访谈、连线。并且,虚拟数字人能够7 X 24不间断工作,既可以出现在新闻现场,与白天、黑夜的室内外环境匹配融合,也可以穿梭于动态的新闻场景中,还可以便捷适配横屏、竖屏等各种拍摄需要。

借助腾讯智影,长三角之声在2022年实现了大量远程工作模式的拓展,即便在新冠感染高峰、病假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依然实现音视频全媒体产品的持续产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制作数字人的成本锐减。

前几年,想要制作一个任小融、长小姣这样的虚拟数字人,不仅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而且还面临高昂的费用,导致很多媒体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今,借助腾讯智影,媒体开发一个虚拟数字人的投入较过去大幅降低。

腾讯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姚天恒告诉传媒茶话会,腾讯智影可根据媒体个性化需求提供数字人和音色定制服务,媒体仅需要上传少量照片、视频、语音即可定制专属数字人形象和音色,可以用于虚拟播报、虚拟主持、直播等场景。

就在刚刚过去的在2023新榜大会上,姚天恒就通过他的数字人“大亨”做了一场演讲开场。令人关注的是,这个数字人不仅在形象上高度逼真,而且在语音、语调、唇动等方面也非常真实,甚至连姚天恒惯常的表情和动作都毫不马虎地模拟了出来。

其次是重塑生产流程,内容生产提质增效。

AI主播并不是简单地重现或者替代真人主播,而是发挥其由算力驱动、能够不知疲惫地进行多线程播报的优势,不仅重塑内容生产流程,用户还可以实时看到个性化定制的新闻播报,“千人一面”变成“千人千面”。

“不同于目前大多靠动作捕捉驱动的数字人,腾讯智影数字人实现了完全依靠AI算法进行实时驱动,只要给到一个文本或者一段音频就能即时输出数字人播报视频,成本低效率高,更利于媒体的接入与使用。”姚天恒解释了背后关键。

以腾讯智影的文本配音功能为例,提供了上百种音色选择,输入文本即可生成自然语音,操作简单便捷。一段1000字的文稿,2分钟内就能完成配音和发布,同时能手动调整语音倍速、局部变速、多音字和停顿等效果,还支持多情感和方言播报,让音频听起来更为生动自然。

数据更能直观体现效率的提升。

过去,长三角之声的生产流程是由主持人出镜录制科普短视频,从选题确立、服化道准备、素材收集到拍摄录制剪辑包装的整套流程需要2位员工、耗时约2—3小时,而同样流程和工作使用虚拟数字人主播仅需30分钟就能完成,而且只用1个人。

长三角之声全媒体主管林思含一直负责长小姣的视频制作,有了腾讯智影她一个人就能完成内容生产。

“智影还是一个便捷的智能剪辑工具。”林思含补充道,智影能够实现视频多轨道剪辑、添加特效与转场、添加素材、关键帧、动画、蒙版、变速、倒放、镜像、画面调节等功能。“不仅可以上传本地素材、实时剪辑,也可以使用录制功能,进行录音、录屏、录像操作,快速生成素材。”

据了解,腾讯智影还推出了字幕识别、智能横屏转竖屏、视频审阅等系列AI创作工具,帮助媒体在视频制作环节提升效率。

最后是拓宽应用场景,赋能媒体价值链。

实际上,作为省级电台中率先推出虚拟数字人的媒体,长三角之声还想走得更远。

不久前腾讯智影发布了直播功能,殷月萍已经考虑在早晚高峰节目中增加直播功能,通过与长小姣相结合提升主持人和听众的互动能力。

“智影7×24小时直播功能推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喜,如果长小姣也用上直播,那就是另一种提升跟飞跃了。”林思含表示。

此外,虚拟数字人在民生服务、硬件植入等方面的可能性也是长三角之声所关注的,殷月萍已经在勾勒与腾讯智影一起探索在政策解读、助老适老、知识服务等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联动长三角地区的媒体、高校一起打造融媒实训基地。

作为技术提供方,姚天恒也表示,腾讯智影作为一款智能视频创作工具,其功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声、影”。通过创作流程及工具变革,利用AI为创作大幅提效,助推媒体等PGC实现内容创作的工业化生产。“我们还将不断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尤其是价格上,还要进一步降低数字人的使用门槛,帮助更多媒体实现数字人自由。”

深耕AI数字人、AI文本,助推媒体融合向深向实

在沈浩看来,随着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腾讯智影这样的AI智能创作助手,让数字人成为了助推媒体融合向深向实的工具。

近一年来,长三角之声不断优化长小姣的能力,从形象、气质、仪态等艺术性的阶段,迈进到根据媒体定位赋能内容生产的阶段。长三角之声选择专注于资讯信息服务类产品的提升,这带来了明显变化——从去年5月开始试用到7月正式转正,长小姣促进了视频产量的显著提升,并且大大提升了热点事件、重大报道的时效性。除了前述重要会议报道,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行业热点事件报道中,都做到了快速发声、视频化传播。

“长三角之声的强项是策划和内容创意,腾讯智影给我们提供了一站式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在殷月萍看来,这一举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是长三角之声在主动求新求变、把内容生产主力军向互联网主平台汇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和功能主动拥抱技术,这也是深化用前沿技术引领自身转型和推进全媒体建设的关键一招。

实际上,长小姣、任小融、检博既体现出三家媒体主动拥抱技术的积极姿态,更是主流媒体尝试AIGC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提质增效,推进融合向深向实的缩影。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不再是一项项抽象的技术,而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用到的手段。它们的出现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动机和加速器。尽管虚拟数字人还不能自己生产内容,但当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联手,层出不穷的虚拟数字人将以更自然细腻的样貌、更丰富多变的能力和应用场景给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不仅助力媒体视频化转型、加速深度融合,还能在实现引关圈粉的同时,取得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传播年轻化的双赢局面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陶鹏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