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文萃丨李钧德:悟性 血性 韧性——一个新华社记者的职业关键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23: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新华文萃丨李钧德:悟性 血性 韧性——一个新华社记者的职业关键词
【开栏语】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总有一些文字温暖我们,给我们力量,触动我们的心房。新华社建社九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忠实履行喉舌、耳目、智库职责,撰写了一大批载入史册的经典篇章。同时,新华人在履职之余,也创作了一篇篇美文流传。即日起,新华社客户端读书频道特开设《新华文萃》栏目,精选新华社记者、编辑和新华社数万员工(包括曾经的国社人)的大作小品,不定期刊发,以飨读者。关注《新华文萃》,领略新华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家国情怀,感受他们的精彩人生,听他们讲述新闻报道之外的传奇故事。
本期编发新华社高级记者、现新华社宁夏分社常务副总编辑李钧德为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与守望:一个新华社记者的社会调查》所作序言。一起来听他分享自己的职业关键词和精彩故事。
笔者1994年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工作,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将近17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到一个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业内小有影响的高级记者,其间经历了数不清的酸甜苦辣。这其中既有挖出独家新闻的喜悦,也有采访失败的苦恼。
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有什么样性格特点的人,更适合从事新闻工作?回顾自己业务成长的经历,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基本的表达能力外,还要有对社会变化见微知著的悟性,为了正义拍案而起的血性,以及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从容应对的韧性。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后三者才是决定一个记者能否成功、成才的关键。
悟性:记者是否合格的关键 无悟性则无新闻
所谓的悟性,其实就是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我国当代著名记者郭梅尼曾说过:要当好一个记者,首先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要抓住这个时代最新的东西,要反映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
时代慧眼,指的就是记者特有的敏锐感。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程度,也就是悟性的高低,则是决定其是否合格、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著名新闻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曾强调,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其中之一便是无悟性的人。由此可见悟性对一个记者的重要。
如何提高自己的悟性呢?笔者认为,除了先天的条件外,勤于学习和思考,并将之和实践充分相结合,则是提高悟性的主要方法。
记得初入行时,笔者有次下乡采访,有群众反映生猪屠宰税(俗称猪头税)的问题:本来应该在屠宰环节征收的税,在一些地方,不但杀猪的要缴,养猪的、收猪的也要缴,有的地方甚至不养猪也要缴。当时觉得这种事太小,没有啥报道价值,也就没有深入采访。谁料想,没过多长时间,新华社著名记者、当时在河南分社任副社长的解国记老师,竟然抓住这件小事,写出了一篇轰动全国的大新闻《怪哉!猪头税竟按人头收》。在为该稿配发的评论《警惕农民负担的七十二变》中,解老师特别指出,这种猪头税按人头收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看到解老师的稿子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国务院专门为此出台规范文件,我当时后悔得直跺脚:自己咋没看出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呢?
为了培养自己对新闻的感觉,提高自己的悟性,十几年来,我不管工作多忙,对自己认为办得比较有特色的报纸杂志,几乎都能一份不差地翻看一遍,因出差没顾上看的,回来后补上。多年来,家人已养成了习惯,凡是我没翻过的报纸杂志,都叠放得整整齐齐,女儿两三岁时就知道,那是爸爸的宝贝,不能乱动。对社内外同行采写的有特色的稿件,我经常用心揣摩:这个选题好在哪里?要是自己会怎么写?同时,我还十分注意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政策,多深入基层采访,力争能吃透两头”“见微知著
付出总有回报。有一次回农村老家,我偶然间发现,在当地人认为最神圣的中堂位置,许多农户不再贴过去常见的财神像,而是挂上了花花绿绿的地图。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变化,遂认真进行采访,写了一篇短消息《取下神像挂地图》(与王方杰合作),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一版头题。后来,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稿不仅荣获二等奖,而且作为一篇反映中国农村变化的典型作品,多次被选入高校新闻专业教材。
通过大量的新闻实践,笔者还发现,随着社会信息的泛滥、新闻竞争的激烈,记者的悟性高低,已不仅仅表现在发现独家的能力上,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近两年,豫北某市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宣称要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住上高楼大厦。当地媒体纷纷给予肯定报道。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后却发现,这种所谓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于操作不规范,在不少地方已经演变成一种逼农民上楼的政绩工程。还有个别地方,打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名义,未经批准就把耕地卖给开发商,大搞商品房建设,并因此闹出人命。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记者采写了《是建设新农村,还是乱占耕地?》和《新型农村社区变形记》两篇稿件,对这种打着建设新农村幌子违法占用土地的做法进行了批评。
稿件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派人调查,纠正当地的错误做法。此后不久,国务院又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和范围,坚决防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
血性:记者的价值和良知之所在 无血性则无价值
正义——从古至今,都被人们看作百德之总,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观念。秉持正义,同样是历代中外优秀记者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有一种为正义拍案而起的血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之所在,也是记者职业的价值和良知之所在。书生报国无他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其不仅要有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责任感,而且要有为国家为正义敢于拍案而起的使命感。
记者的血性,不仅表现在对事实真相的维护上,在报道遇到较大阻力、个人前途和安危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时,是知难而退,还是勇往直前、继续战斗,对记者更是一个考验。
近几年,上访群众被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刑的案例,在各地时有耳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报道一直是个禁区。2003年,记者接到一个线索,因村级财务不清、村委换届选举不成功,河南省唐河县上屯镇张清寨村岳春栓、张明才等村民集体上访,要求重新组织选举,结果被当地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分别判处2-5年有期徒刑。
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建议,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对通过上访反映问题的公民,怎么能随便判刑呢?唐河县这样做,是基于何种考虑?经分社总编室领导同意,记者赶到唐河,针对此事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调查。
获悉新华社要报道此事,当地党委政府非常紧张。为了阻止发稿,他们先是四处找人求情,被拒绝后,竟以盖有大红公章的公函形式,给党中央和中纪委主要领导写信,说什么新华社权威记者偏听偏信基层党委政府万般无奈上书中央,向分社和记者施压,并对记者进行威胁。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笔者丝毫没有畏惧,一方面坦然接受调查,把自己的采访录音、采访笔记等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说明笔者的采访是客观公正的,并未偏听偏信;另一方面,以自己采访到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和事实,驳斥告状信中的不实之词,并说明这一报道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形象的必要性。
在认真调查之后,总社有关部门肯定了笔者的采访和报道设想。由笔者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上访该不该被判刑?河南省唐河县五名上访村民被判刑的调查》在《瞭望》上顺利刊出。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旗帜鲜明地提出,上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正当权利,对确因上访造成扰乱社会秩序后果的,应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不宜以犯罪论处。如果动不动就以扰乱社会秩序为名抓捕和打击上访群众,就会堵塞言路。
为了驳斥个别地方官员有关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歪理邪说,编辑部在刊发该稿时,又专门配发了评论《压制上访的官场潜规则可以休矣》和背景资料《关于公民上访的相关法律法规》。
稿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下,该案二审被改判。事情过去几年以后,在一次会议上,当地司法机关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虽然他也认为不应对上访群众动辄判处刑罚,但该案却是此前发生的因上访被判刑的数起案例中,唯一被改判的案件,新华社对此功不可没。
韧性:提高报道水平的必由之路 无韧性则无成功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记者的采访环境并不十分宽松,采访时吃闭门羹、被踢皮球甚至被打等现象都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成功采访到第一手材料,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韧性。
这种韧性,首先表现在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和挖掘上。2007年年初,濮阳县一些干部群众向记者反映,作为省级重点扶贫县,濮阳县近年来刮起一股奢侈之风:县委县政府及一些县直机关竞相建起豪华办公楼,这些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也纷纷搬进高档住宅。最大的一套领导别墅,面积竟然达600多平方米。
为了盖办公大楼,有的单位不惜挪用下岗职工的养老金等保命钱,有的则四处揩油,增加企业和社会负担,有的办公楼已竣工几年,还欠着人家的工程款,以至于影响了社会稳定。
然而,采访却异常艰难。第一次去濮阳,刚到采访现场,当地领导就迅速赶来,对笔者寸步不离、贴身陪同,采访一直无法进行。笔者声称单位有事要回郑州,准备趁他们不备,杀一个回马枪。孰料这些领导竟以正好要去郑州开会为由,坚持送我一块儿回郑州。随后,他们又通过各种关系,找笔者本人和分社领导说情,希望新华社不要再做这个报道。
采访遇到的阻力,没有让笔者轻易止步。正面不好突破,就迂回包抄。在分社领导的支持下,笔者一方面与当地知情人联系,进一步了解濮阳县兴建豪华办公楼和领导别墅的详细情况,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启动国家权力机关的硬监督,笔者又多次主动和省市相关职能部门联系,说明濮阳县问题的严重性,并将自己采访到的情况与他们沟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笔者的韧性和坚持,不仅赢得了当地知情群众的信任,为调查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使省市相关部门不得不开始主动出击,对事情展开调查,并最终在记者第二次到濮阳采访时,将初步调查结果向记者和盘托出。在认真核实相关细节后,笔者很快写出了深度调查稿件《贫困县刮起奢侈风》。
由于主题重大、采访扎实、文风朴实严谨,《贫困县刮起奢侈风》一稿在总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包括濮阳县两任县委书记在内的18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撤销党内外职务等党政纪处分。濮阳县纪委办公楼和33套干部违规住宅被没收、拍卖,全国由此掀起了一场清理党政机关豪华楼堂馆所的风暴。后来,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贫困县刮起奢侈风》一稿被评为一等奖。
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记者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还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写出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作品。因为,在提高报道质量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原载《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9期)
【作者简介】
李均德,197212月出生,河南上蔡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进入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历任记者、农村采访部主任、副总编辑等职,2008年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2020年调任宁夏分社常务副总编辑。
长期从事三农及调查性报道工作。代表作品有《习近平情系西海固》《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死刑保证书保证了什么?——河南新版赵作海案考问维稳之惑》《取下神像挂地图》等。作品曾五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四十多次获新华社社级好稿、省级好新闻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篇作品入选大学新闻专业教材。
曾获新华社十佳记者、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吴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