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课程传播的自荐之道

2024-3-30 22:23|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9| 评论: 1|来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教授发“传单”自荐网络课程,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在于:作为教师,不仅要站好三尺讲坛,还要成为自荐所讲课程的传播者,学会用创造性的传播方式,讲好自己课程的故事,把自己代表性的课程传播给更多的听者。

见报稿】

课程传播的自荐之道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成为共识,这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的科研激励机制向知识的生产环节倾斜,对知识传播的效果重视不够。知识传播方面,主要延续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承模式,学生选课、老师授课和考试合格完成知识传播的流程。
  知识的系统性,让知识以特定课程的形式而存在。知识的奇妙之处在于,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授课老师那里,是以再生产的方式得以传播的。知识再生产的扩大化,带来的是同类课程间的竞争,哪些老师的课程传播有道,他们的课程就获得了传播的活力。

近日,b站认证账号“陈志新bnu”引发舆论关注,一夜之间“涨粉”几十万。该账号的所有者以及视频中的讲课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目前发布的内容均为他开设的“社会科学概论”网课。

这个新闻事件中的陈教授进教室发“传单”邀请学生上网课,把课程当作知识传播的对象,这样的做法超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职责,属于标准的德行义务。正是这样的一种额外义务感动了学生,使这位课程传播者成了新闻人物。伴随着课程传播的新闻效应,出现了“备课五六年,录课3个月,没想到火了”的传播效果,截至3月29日下午,关注者已经超过90万。

纵观网友的跟帖评论,这样的肯定声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关注者人数惊赞这位老师的课程传播效果:“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啦。”“已经37w啦,关注+1。”“刚去关注了56万。”“刚去关注现在已经72.7w。”“已经84w。”

二是从意外之喜角度对这门课程表达谢意:“我想问还有没有这样的免费课,可以圆一下我的大学梦。”“有的,b站,真的很好使,老师讲的通俗易懂,啥课都有。”“你可以在b站或者中国大学mooc里找到基本大学所有的课程。”

三是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角度肯定这门自荐课程:“真实、踏实、求实,弥足珍贵”“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信息时代,术业有专攻的内容分享者会在日益原子化的社会里,为每一位有志于学的人提供真正平等的大学教育。”教授发“传单”自荐网课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新闻当事人的教学热情促使他以自荐的方式宣传网课;从实质上看,则是课程传播竞争的艺术化探索。这个新闻事件,折射出的是课程传播的自荐之道。这样的自荐之道,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首先,体现的是人际传播的自荐之道。师生之间本是知识对口传播的关系,存在选课与授课关系的师生才有机会交往。作为非固定授课的老师如何跟陌生的学生交往,考验着自荐课程的老师的智慧。根据一个亲历者的描述:“有一个老师递给我一张传单,走过来的时候很安静没有说话,估计是怕打扰我。”这样的谦逊和礼貌,足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想知道这种人际传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其次,体现的是德行传播的自荐之道。在宣传泛化的今天,不少人对发“传单”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宣传自己的网课可以王婆卖瓜,劝说学生去听;也可以借助人脉关系,比如请辅导员出面宣传。这两种传统的课程传播方式,实际效果都相对有限。正是陈老师的身体力行,让师者应有的德行风范感动了被宣传者,这样的德行传播得到学生的认可。

 

再者,体现的是口碑传播的自荐之道。自荐是一种冒险的个人推销方式,效果并不好把握。自荐的艺术在于敢为天下先,在于能够感化他人。陈老师讲述自己经年累月备课的故事,呈现的是对教学一丝不苟的师者形象。正因为这样的师者在现实世界并不十分普遍,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一下子高大起来。于是,学生从被宣传对象变成了替老师主动宣传的群体,由此形成的口碑传播效应,把陈老师推进了学校师生的微信朋友圈。

此外,体现的是品牌传播的自荐之道。课程传播的实践起点应该始于现实空间的课堂,通过学生的口碑传播,吸引校园学生的蹭课。北师大陈志新老师的情况刚好相反,他的网课暂时还没被纳入学校教务系统,他不甘心自己的课程处于“寂寞状态”,选择用主动宣传的方式改变这种状态,由此带来的跨越式传播效应,让网课所在的平台措手不及,促使b站顺应用户的需求,及时解决课程传播技术方面的障碍。

教授发“传单”自荐网络课程,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在于:作为教师,不仅要站好三尺讲坛,还要成为自荐所讲课程的传播者,学会用创造性的传播方式,讲好自己课程的故事,把自己代表性的课程传播给更多的听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4-03/30/content_287322.htm?div=0

原稿】

“教授发传单”,课程传播的自荐之道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成为共识,这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的科研激励机制向知识的生产环节倾斜,对知识传播的效果反而重视不够。知识传播方面,主要延续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承模式,学生选课,老师授课,考试合格完成知识传播的流程。

知识的系统性,让知识以特定课程的形式而存在。知识的奇妙之处在于,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授课老师那里,是以再生产的方式得以传播的。知识再生产的无限扩大化,带来的是同类课程间的竞争,哪位的课程传播有道,这样的课程就获得了传播的活力。

近日,B站(哔哩哔哩)认证账号“陈志新bnu”引发舆论关注,一夜之间“涨粉”几十万。该账号的所有者以及视频中的讲课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目前发布的内容均为他开设的“社会科学概论”网课。(澎湃新闻 3月28日报道)

这个新闻事件中的陈教授进教室发传播,把课程当作知识传播的对象,这样的做法超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职责,属于标准的德行义务。正是这样的一种额外义务感动了学生,使这位课程传播者成了新闻人物。新伴随着课程传播的新闻效应,出现了“备课五六年,录课3个月,没想到火了”的传播效果,截至3月29日下午,关注者已经超过90万。

在新浪微博上,网友对这位发传单邀请学生上网课的老师,可谓充满了溢美之词。纵观网友的跟帖评论,这样的肯定声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关注者人数惊赞这位老师的课程传播效果。“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啦。”“已经37w啦,关注+1。”“刚去关注了56万。”“刚去关注现在已经72.7w”“已经84w。”

二是从意外之喜角度对这门课程表达自己的谢意。“我想问还有没有这样的免费课,可以圆一下我的大学梦。”“有的,b站,真的很好使,老师讲的通俗易懂,啥课都有。”“的,你可以在b站或者中国大学mooc里找到基本大学所有的课程。”

三是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角度肯定这门自荐课程。“真实、踏实、求实 弥足珍贵”“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信息时代,术业有专攻的内容分享者会在日益原子化的社会里为每一位有志于学的人提供真正平等的大学教育。”

教授发传单自荐网课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这是新闻当事人的教学热情促使他以自荐的方式宣传网课;从实质上看,则是课程传播竞争的艺术化探索。这个新闻事件,折射出的是课程传播的自荐之道。这样的自荐之道,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首先,体现的是人际传播的自荐之道。师生之间本是知识对口传播的关系,存在选课与授课关系的师生才有机会交往。作为非固定授课的老师如何跟陌生的学生交往,考验着自荐课程的老师的智慧。根据一个亲历者的描述:“有一个老师递给我了一张传单,走过来的时候很安静没有说话,估计是怕打扰我。”这样的谦逊和礼貌,足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想知道这种人际传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其次,体现的是德行传播的自荐之道。在宣传泛化的今天,不少人对发传单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并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宣传自己的网课可以王婆卖瓜,劝说学生去听;也可以借助人脉关系,比如请辅导员出面宣传。这两种传统的课程传播方式,实际效果都相对有限。正是陈老师的身体力行,让师者应有的德行风范感动了被宣传者,这样的德行传播得到学生的认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真的要刻在我脑子里了。”

再者,体现的是口碑传播的自荐之道。自荐是一种冒险的个人推销方式,效果并不好把握。自荐的艺术在于敢为天下先,在于能够感化他人。陈老师讲述自己经年累月备课的故事,呈现的是对教学一丝不苟的师者形象。正是这样的师者在现实世界并不真正普遍之时,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一下子高大起来,于是,学生从被宣传对象变成了替老师主动宣传的群体,由此形成的口碑传播效应,把陈老师推进了学校师生的微信朋友圈。

此外,体现的是品牌传播的自荐之道。课程传播的实践起点应该始于现实空间的课堂,通过学生的口碑传播,吸引校园学生的蹭课。课程传播新闻的当事老师的情况刚好相反,因为自己的网课暂时还没被纳入学校教务系统,他不甘心自己的课程处于“寂寞状态”,选择主动宣传的方式改变这种状态,由此带来的跨越式传播效应,让网课所在的平台措手不及,促使B站顺应用户的需求,及时解决课程传播技术方面的障碍。

教授发传单自荐网络课程,这个事件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在于:作为教师,不仅要站好三尺讲坛,还要成为自荐所讲课程的传播者,学会用创造性的传播方式,讲好自己课程的故事,把自己代表性的课程传播给更多的听者。

事实链接:https://www.sohu.com/a/767545398_260616?edtsign=496A3174AB774A428C6D94A13F37D450E019A6FE&edtcode=7l1qGClIU%2Fep9oAfqs2zVA%3D%3D&scm=10001.663_14-200000.0.10006.&_f=index_cpc_1_0&spm=smpc.

 


编辑:程正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刘海明 2024-3-30 22:26
转跳地址存在问题。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