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如何调好“模仿的焦距”

2023-10-22 19:4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18| 评论: 0

摘要: 【见报稿】如何调好“模仿的焦距”刘海明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公众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历史变成了现实。录下个人历史的影像,同样是在为未来生产记忆,这样的个性化、碎片化影像也自有其价值。用镜头生产记忆是一门学问。 ...

【见报稿】


如何调好“模仿的焦距”


刘海明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公众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历史变成了现实。录下个人历史的影像,同样是在为未来生产记忆,这样的个性化、碎片化影像也自有其价值。

    用镜头生产记忆是一门学问。那种缺乏媒介素养的影像记忆生产,比如制造噱头的搞怪、搞笑类视频,再严肃的题材也可能沦为嬉闹剧。搞怪、怪笑是一面放大镜,通过模仿再现生活中的某类场景,就可以吸引网友的视线,有时还能引发舆论的关注。

    近日,一则学生穿着行政夹克模仿领导“视察”云南某职业学院的视频在网上火了。校方表示已经跟当事学生了解情况,并对后续做妥当处理。原来,该同学看到“要穿得不像一个孩子”的热点话题,出于好奇进行了模仿,“以此蹭流量”。

    学生食堂、图书馆成搞笑视频的选景地,这样的拍摄手法吸引了现场的围观者和远距离的短视频观众,也惊动了校方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友。涉事学校回应称已对拍摄者进行“引导”,网友们对此基本上持宽容的态度——

    一类是肯定视频中学生模仿的水平达到了演员级:“模仿形式主义惟妙惟肖。”“简直一模一样,服装、造型很到位,连动作都学会了。”“太逗了,笑得肚子疼。”

    一类是主张对拍摄者以及类似无伤大雅的行动予以宽容:“除了模仿得太像了,倒也没什么别的问题。”“只是开个玩笑吧,看视频的不要想太多。”“重点不是模仿,是学校领导能不能被模仿……”

    模仿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模仿中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个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从幼年就开始模仿。小时候模仿家人,上学了模仿老师,走向社会后模仿同事朋友。在这样的连续性模仿中,经历着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

    模仿有蹩脚的,也有富于创造性的。每个人的模仿都起步于亦步亦趋,止于丢掉拐杖的自我创造。这个新闻中几个学生模仿校领导视察食堂和图书馆,无论这样的模仿水平如何,其实都是在向教育者提出一项要求:短视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走向成熟。

    对于学生模仿领导,不同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从同一条视频中发现的问题也可能不同。站在视听传播的角度看,要避免因噎废食,就要善于因势利导,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模仿是一门艺术,需要调好模仿的焦距,让镜头记录下更有认知价值的东西。

    要让学生懂得调好社会镜像“焦距”的重要性。模仿是最好的社会记忆,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社会事实是一种模仿关系,那么社会纽带、社会群体既是模仿性的又是遗传性的。”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不论是严肃的题材还是娱乐的题材,都要有镜像意识,把有价值的社会镜像记录下来,让后人从这样的记忆中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调好社会镜像,需要教育者指导拍摄者用全景式的眼光,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曾引人注目的东西,通过给社会生活“留影”,让当代人和后人从自己定格的静态中发现有知悉意义的东西。只要懂得取舍和判断,社会镜像的焦距就不难调好。

    要让学生明白调好道德规范“焦距”的重要性。虽然模仿无处不在,但模仿则是一种社会过滤,遵循向上的原则。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往往是乡村模仿城市、基层模仿上层,而不是相反。教育者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道德行动,把善的值得人们模仿的习惯用短视频记录下来,通过大众传播,让镜头里的道德行动成为公众模仿的对象。什么是善的,为什么善的东西值得记忆,教育者有责任告诉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明白应当这么做的道理。

    要让学生意识到调好文化创新“焦距”的意义。没有人天生就会创造,“邯郸学步”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笑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亦步亦趋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必经阶段呢?待他们长到一定年龄,“反其道而行之”就成为高级形式的模仿。

    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将学生从亦步亦趋的模仿“摆渡”到“反其道而行之”的创造性模仿阶段,达到这种境界的学生,也就具备了创新的潜质,可能变成富有首创性的人。让学生意识到创造的伟大,给学生的创造性模仿当好向导,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每个教育者的使命。

    当代社会,公众完成了从静态的读图向流动的视觉观看的转变,短视频满足的正是社会性的流动性观看之需。越是社会性的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就越是承担着历史的使命。研究公众的观看需求,研究如何满足公众的观看需求,如何在模仿和创新中找好平衡点,需要教育者教导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学会调好“模仿的焦距”,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视听内容,以此履行好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来源:北京青年报

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3-10/22/content_425285.htm?div=-1


【原稿】


调好学生“模仿的焦距”是教育者的使命


刘海明


短视频的兴起,公众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历史也就变成了现实。录下个人历史的影像,同样是在为未来生产记忆,这样的个性化、碎片化影响,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用镜头生产记忆是一门学问,缺乏媒介素养的影像记忆生产,制造噱头的搞怪、搞笑类视频,再严肃的题材也可能沦为嬉闹剧,而这样的巨作无非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观看者哈哈一笑后还能记住什么,反而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搞怪、怪笑是一面放大镜,通过模仿再现生活中的某类场景,就可以吸引公众的视线。每次遇到这样的内容,总能吸引舆论的关注。
近日,一则学生穿着行政夹克模仿领导“视察”云南某职业学院的视频引发关注,校方表示已经跟当事学生了解情况。原来,该同学看到“要穿的不像一个孩子”的热点话题,出于好奇进行了模仿,以此蹭流量。(澎湃新闻10月18日报道)
学生食堂、图书馆成搞笑视频的选景地,这样的拍摄手法吸引了现场的围观者和远距离的短视频观众,更是惊动了校方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瓜民”。对于涉事学校回复已经引导拍摄者的消息,新浪微博的网友们基本上持宽容的态度:
一类是肯定视频中学生模仿的水平达到了演员级:“模仿形式主义惟妙惟肖。”“简直一模一样,服装、造型很到位,连动作都学会了。”“太逗了,笑得肚子疼。”
一类是不希望效仿对拍摄者以及类似无伤大雅的行动有宽容心:“除了模仿的太像了,倒也没什么别的问题。”“只是开个玩笑吧,看视频的不要想太多。”“重点不是模仿,是领导不能被模仿。”“挺好的,对同学宽容点。”
模仿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模仿中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个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从幼年就开始模仿,直到晚年依然模仿不已。小时候模仿家人,上学了模仿老师,走向社会后模仿同事朋友,当然也少不了模仿领导。在这样的连续性模仿中,经历着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
模仿有蹩脚的也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模仿都是起步于亦步亦趋,止于丢掉拐杖的自我创造。这个新闻中几个学生模仿校领导视察食堂和图书馆,无论这样的模仿水平如何,其实是在向教育者提出一项要求:短视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走向成熟。
对于学生模仿领导,不同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从同一条视频中发现的问题自然也不会相同。
站在视听传播的角度看,避免因噎废食就要善于因势利导,不苛求模仿的学生,而要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模仿是一门艺术,需要调好模仿的焦距,让镜头记录下更有认知价值的东西。
要让学生懂得调好社会镜像“焦距”的重要性。模仿是最好的社会记忆。塔尔德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社会事实是一种模仿关系,那么社会纽带、社会群体既是模仿性的又是遗传性的。”
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不论是严肃的题材还是娱乐的题材,都要有镜像意识,把有价值的社会镜像记录下来,让后人从这样的记忆中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调好社会镜像,需要教育者指导拍摄者用全景式的眼光,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曾引人注目的东西,通过给社会生活“留影”,让当代人和后人从自己定格的静态中发现有知悉意义的东西。懂得取舍和判断,社会镜像的焦距就不难调好。
要让学生明白调好道德范导“焦距”的重要性。虽然模仿无处不在,但模仿则是一种社会过滤,遵循向上的原则。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是乡村模仿城市、底层模仿上层,而不是相反。
教育者认识到模仿的这个原则,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道德行动,把善的值得人们模仿的习惯用短视频记录下来,通过大众传播,让镜头里的道德行动成为公众模仿的对象。什么是善的,为什么善的东西值得记忆,教育者有责任告诉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明白应当这么做的道理。
要让学生意识到调好文化创新“焦距”的意义。没有人天生就会创造,邯郸学步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笑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亦步亦趋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必经阶段呢?待他们长到一定年龄,反其道而行之就成为高级形式的模仿。
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将学生从亦步亦趋的模仿“摆渡”到“反其道而行之”的创造性模仿阶段,达到这种境界的学生,也就具备了搞革新的潜质,可能变成富有首创性的人。让学生意识到创造的伟大,给学生的创造性模仿当好向导,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每个教育者的使命。
当代社会,公众完成了从静态的读图向流动的视觉观看的转变,短视频满足的正是社会性的流动性观看之需。
越是社会性的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就越是承担着历史的使命。研究公众的观看需求,研究如何满足公众的观看需求,如何在模仿和创新中找好平衡点,需要教育者教导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学会调好“模仿的焦距”,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视听内容,以此履行好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事件链接:https://www.sohu.com/a/729393202_260616?edtsign=0CECB8E6FF93F8A6DD9F0505ED0918849699FC14&edtcode=7l1qGClIU%2Fep9oAfqs2zVA%3D%3D&scm=10000.663_14-


编辑:潘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