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2-19 13:46|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2| 评论: 7

摘要: 见报稿和原稿

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先是对话机器人ChatGPT成为“机器网红”,吸引了全球的视线;再是AI引擎Quantum Engine让AI和情人节“牵手”,让年轻人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受与众不同的节日氛围。在人工智能备受追捧的同时,年轻人“建议专家不再建议”的话题再度升温。人工智能的无所不知和温馨体贴,与自然人的某个群体遭遇白眼,这两个现象搁在一起,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建议专家不再建议”这个话题,去年就引发过争论。遇到这类话题,专家群体在舆论场成了“临时的弱势群体”。今年再度议论这个话题,许是与智能机器火爆有关。比如,网友觉得对话机器人比某些专家靠谱,它们可能出错,但起码比较理性,不会蒙骗公众;也有人觉得,某些专家并不比机器知道的东西更多。在关于“人工智能将导致哪些人失业”的猜测中,专家群体可能要被列进去了。


    与上次讨论“建议专家不再建议”不同,此次有专家不乐意了。当然,为自己的同道抱打不平的声音,多限于专家个人的社交账号,媒体上为专家站台的声音,则暂时尚未见到。


    在汉语世界,某些专家的口碑和形象欠佳,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砖家”“叫兽”之类的冒犯性称谓在网络上流行。相信每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看了这类诽谤性词语,心里都不是滋味。


    当专家的公共形象变差,并且成为一种刻板印象,成为讨众人嫌的特殊群体时,某些专家敢于跟舆论抗争,勇气固然可嘉,却很难改变公众的这种成见。面对这样的公共话题,对某些专家来说,“穷则独善其身”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何“独善其身”?抱怨媒体喜欢找些不着调的专家连累了有良知的专家,怕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指责网友缺乏辨识力,盲听盲信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建议,同样无济于事。


    “此时无声胜有声”,反思“建议专家不再建议”为何一再成为热议话题,应是当务之急。


    顾名思义,专家是某个领域的知识权威,这种权威性在于专业知识的丰富、见解的独到,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当三者能够集于一身,若能将专业表达和公共表达协调起来,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建议,这样的专家建议,从来都是社会所期待的。


    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问题,公众的迷茫和困惑,需要专家用知识和思想的火炬来照亮。倘若专家三缄其口,思想的火炬熄灭,这样的景象反倒不敢想象。因此,面对舆论对某些专家的吐槽,专家群体不必介意,而应该闻过则喜,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公众的期盼。


    “专家”称谓被某些专家玩坏了,某些专家成为讨人嫌的群体,这是舆论场给专家群体竖起了一面“意见镜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当下专家队伍的良莠不齐,看到某些专家建议背后的“意见带货”动机,看到专家“跨界走穴式”的平常智慧……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某位专家的专利,却值得所有领域的专家学者引以为鉴。


    专家(不论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要想不讨众人嫌,需要重塑专家群体的集体形象,为此要订立相应的准则或规矩,专家进行公共表态时,应该按照自己订立的规矩来发言。关于这样的规矩,可以借鉴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普通人(专家更应优先做到)运用知性时的三个准则:


    第一个准则:问题要自己思考。这看起来有点滑稽,难道专家没有自己的思考吗?真正的专家,必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至于公共表达时所建议的事项是复读别人的观点,还是一时的直觉判断,需要具体分析。珍惜自己羽毛的专家,无见解不建议,应当作为一个规矩。


    第二个准则:站在每个公众的立场上去思考。专家建议是公共表达,需要对社会负责任,对自己的建议负责任,对历史负责任。要承担这三项责任,不换位思考,不站在公众立场上思考,那样的建议不是满嘴跑火车就是夹带私货,怎能不讨众人嫌?


    第三个准则:时刻与自己相一致地思考。专家建议要经得起公众的质疑,就要用自己的良知去认识新的社会问题,在建议前先拍拍自己的良心,看看良心这位“法官”对自己准备建议的事项如何裁决。一个有良知的专家,必然对自己的人格负责,这需要专家遵照逻辑上的同一律,不能成为墙头草,同样的问题,今天这么建议,明天又推翻自己先前的建议,不断反复。如果专家总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脸”,怎能不讨人嫌?


    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奠基,需要专家做智库。专家群体要想不成为舆论场的“弱势群体”,就要用科学精神对待严肃的社会问题,用良知对待公众。期待中国的专家群体能继续成为舆论场的良知益友,与公众一道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原稿】

要想不讨众人嫌,专家当给自己立规矩

刘海明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先是对话机器人ChatGPT成为“机器网红”,吸引了全球的视线;再是AI引擎Quantum EngineAI和情人节“牵手”,让年轻人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受与众不同的节日氛围。在人工智能备受追捧的同时,年轻人“建议专家不再建议”的话题再度升温。人工智能的无所不知和温馨体贴,与自然人某个群体遭遇白眼,这两个现象搁在一起,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建议专家不再建议这个话题,去年就引发过争论。遇到这类话题,专家群体在舆论场委实成了“临时的弱势群体”。今年再度议论这个话题,许是与智能机器火爆有关。比如,网友觉得对话机器人比专家靠谱,它们可能出错,但起码比较理性,不会蒙骗公众;也有人觉得专家并不比机器知道的东西更多。在人工智能将导致哪些人失业的猜测声中,专家群体可能要被忝列进去了。

与上次讨论“建议专家不再建议”不同,此次有专家不乐意了。当然,为自己的同道抱打不开的声音,多限于专家个人的微信公号;媒体上为专家站台的声音,暂时尚未见到。

在汉语世界,专家整体的口碑和形象欠佳,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砖家”、“叫兽”之类的冒犯性称谓在网络上流行。相信每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看了这类诽谤性的词语,心里都不是滋味。尽管这样的词语只是泛指,再权威、再有正义感的专业人士,又能乃至如何呢。

当专家的公共形象变差,并且成为一种刻板印象,成为讨众人嫌的特殊群体时,敢于跟舆论抗争勇气固然可嘉,却很难改变公众的这种成见。面对这样的公共话题,对于专家群体来说,“穷则独善己身”,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至于如何“独善己身”,抱怨媒体喜欢找些不着调的专家连累了有良知的专家,怕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指责网友缺乏辨识力,盲听盲信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建议,同样无济于事。

此时无声胜有声。三省吾身,反思“建议专家不再建议”的原因,应是当务之急。

顾名思义,专家是某个领域的知识权威,这种权威性在于专业知识的丰富、见解的独到,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当三者能够集于一身,若能将专业表达和公共表达协调起来,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建议,这样的专家建议,从来都是社会所期待的。

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问题,公众的迷茫和困惑,需要专家用知识和思想的火炬来照亮。倘若专家三缄其口,思想的火炬熄灭,这样的景象反倒不敢想象。因此,面对舆论的人才浪费,专家群体不必介意,而应该闻过则喜,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公众的期盼。

专家称谓被某些专家玩坏了,专家称谓讨人嫌的群体,这是舆论场给专家群体竖起了一面“意见镜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当下专家队伍的良莠不齐,看到专家建议背后的“意见带货”动机,看到专家“跨界走穴式”的平常智慧……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某位专家的专利,却值得所有领域的专家学者引以为鉴。

专家(不论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要想不众讨人嫌,需要重塑专家群体的集体形象,为此要有自己的建议准则。准则即格言,也就是规矩。当自己进行公共表态时,应该按照自己订立的规矩来发言。关于这样的规矩,可以借鉴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普通人(专家更应优先做到)运用知性时的三个准则。这三个规矩(准则)分别是:

第一个规矩:问题要自己思考。这看起来有点滑稽,难道专家没有自己的思考吗?真正的专家,必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至于公共表达时所建议的事项是复读别人的观点还是一时的直觉判断,需要具体分析。珍惜自己羽毛的专家,无见解不建议,应当作为自己建议的一个规矩,这不该有错。

第二个规矩:站在每个公众的立场上去思考。专家建议是公共表达,这不同于没有禁区的学术研究,而是需要对社会负责任,对自己的建议负责任,对历史负责任。要承担这三项责任,不换位思考,不站在公众立场上思考,那样的建议不是满嘴跑火车就是夹带私货,怎能不讨众人嫌?

第三个规矩:时刻与自己相一致地思考。专家建议要经得起公众的质疑,就要用自己的良知去认识新的社会问题,在建议前先拍拍自己的良心,看看良心这位“法官”对自己准备建议的事项如何裁决。一个有良知的专家,必然对自己的人格负责任,这需要专家遵照逻辑上的同一律,不能成为墙头草,同样的问题,今天这么建议,明天又推翻自己先前的建议,不断反复,如果自相矛盾的专家多了,公众咋可能不反感专家群体呢?

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奠基,专家做智库。专家群体要想不做舆论场的“弱势群体”,就要用科学精神对待严肃的社会问题,用良知对待公众。期待咱们的专家群体重新成为网络舆论场的良知益友,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编辑:邓秋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8:52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云南网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2/19/032473453.shtml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8:51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播报文章
红网2023-02-19 15:16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46/53/12332898.html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3:49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2/19 8:53:28 今日科学 http://www.scitoday.cn/zhuanlan/info-30932.aspx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3:49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02-19 10:43:00 喜马拉雅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2194390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3:48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年02月19日 00:03 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9/doc-imyhcxcm8911472.shtml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3:47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02-19 02:45 千龙网 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219/7975486.shtml
引用 刘海明 2023-2-19 13:47
专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
2023-02-19 08:41 光明网 https://guancha.gmw.cn/2023-02/19/content_36375977.htm

查看全部评论(7)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