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L氏定义”舆论爆表的三根“引线”

2022-6-21 12:49|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6| 评论: 0|来自: 疃子评弹(公众号)

摘要: 来源:疃子评弹(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X0xtqGLPOpw8-G8wZEIbA

案例

 

“L氏定义”舆论爆表的三根“引线”

 

社交媒体开启了一个被称作“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是媒介技术促成的社会进步。“麦克风”只是个工具,发出声音需要有新鲜的事儿和观点。社交媒体为社会成员提供的“麦克风”满足的是个人的信息传播,作为传统的机构媒体,记者的调查报道依然是最权威的声音。新闻报道不是官方的通报,也不是企业的宣传文案,而是记者到新闻现场采访的结果。在新闻教科书和新闻实践中,虽然没有经典的“新闻采访权”定义,但记者拥有这项权利并不存在争议。在唐山烧烤店事件发酵期间,某高校一位学者批评某省记者吐槽采访难的帖子火了,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对这位学者的言论表达不满,实属罕见。


术业有专攻。站在新闻学角度就新闻采访问题发声的专家观点可以有争议,但不该被舆论爆表,除非这样的言论突破了专业的底线。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这位学者的原话:


在任何情况下,(记者)跨省区采访,首先应该主动向自的地主管部门报备,尤其是采访涉及重大案件方面的信息时。……在央视记者都还没现身的特殊状况下,某地方台记者,您去敏感区域搞暗访,被扣查,难道您只感觉得到受到委屈,而不反思一下自己也存在问题吗,您基本的职业规范感在哪里去了呢?


上面的这段话,这位学者试图为新闻采访制定规则。这里,我们姑且将上述“规矩”称作“L氏定义”。一个定义是经典还是糟糕,都可能广为流传。相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大众化定义,必须承认这位学者的定义在传播学意义上取得了成功。关于新闻采访权,“L氏定义”为何能引发巨大舆论争议呢?依笔者之见,在于这个“定义”有三根引爆舆论的“引线”激起了公众的愤怒。

 

第一根“引线”是“L氏定义”为记者规定了报备的义务。义务的实质是可以归责,一旦被赋予某种义务而没有切实履行,义务主体就将承担相应的责任。记者每天面对诸多突发事件,临时出去采访实乃家常便饭。如果给记者规定报备的义务,意味着新闻的时效性将因此大打折扣。除非不让社交媒体用户爆料,或者全社会进入“慢新闻”模式,否则,报备的义务将给新闻报道装上“减速器”。报备还有个允许不允许的问题,审核新闻选题报备的机构和人员还有个专业能力问题,当全国的新闻机构计划采访的全部选题先行申请报备,将极大地增加新闻报道的行政审核成本。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在跟新闻媒体抢时间,一方面记者必须履行报备的义务,另一方面有司不堪审核重负,如果不是舆论报表,“L氏定义”规定的这项义务将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麻烦。


第二根“引线”是“L氏定义”为记者规定了权利的分级。改革开放以来,媒体的市场属性被确认,大量的都市媒体诞生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市场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没有公平的竞争就不会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竞争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媒体竞争不存在等级分配新闻资源的今天,“L氏定义”为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规定了等级制度。按照这样的等级,高层级的媒体机构和记者没有出现在新闻现场,地方媒体就不能想着吃什么“天鹅肉”了,如果逾越了规矩大老远跑到新闻现场,新闻事发地的不礼貌不算啥,“低级媒体”和“低级记者”就要学会当“丫头”,不许发牢骚就是你此刻的“义务”,谁让你们“出身低微”呢。这样的“定义”显然连管理部门都不敢如此畅想,没想到“L氏定义”捷足先登。如此歧视性定义,舆论一致好评反而有悖常理了。


第三根“引线”是“L氏定义”为记者规定了“红线伦理”。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底线伦理,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新闻伦理而言,底线伦理是不捏造事实,所以真实被称作新闻的生命线。底线伦理是行业的基础性伦理原则,没有底线就将陷入自然状态,但多了也就不是底线而是对行业发展的干扰。“L氏定义”没有给新闻采访权真正下定义,却在给记者的采访活动不停地划红线。所谓红线,也就是新闻采访的“火炉原则”。至于何谓红线,“L氏定义”泛泛而论,只说是“敏感区域”和“暗访”。一起恶性刑事案件如果让整座城市变成“敏感区域”,如果记者采访必须全部挂胸牌工作,这样的采访正规倒是正规了,只是原汁原味的故事要少了许多。由此来看,“L氏定义”画的是新闻采访的“红线伦理”而非“底线伦理”,因为新闻伦理学中没有这样的“红线伦理”,只要不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区域和事项,限制记者的采访反而不大正常。

 

习总书记在谈及舆论监督时指出:“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2020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就新闻采访活动发表评论文章称:“群众有知情权,媒体有采访权。”对照总书记的指示和党报的看法,“L氏定义”是否站得住脚,想必舆论批评已经给出了答案。违背学术专业性和公序良俗的言论,舆论爆表不失为很好的“社会教育”!

 

来源:疃子评弹(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X0xtqGLPOpw8-G8wZEIbA

 

编辑:马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