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查看评论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7
来源:邸报(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VbBzfatC29eMLxy4tG5gQ
编辑:杨泓艳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6
“医疗床”不会很快进驻你附近的医院,但类似的东西确实存在。2022年,一家名为“特斯拉生物康复”(与特斯拉汽车公司无关)的公司开始开设“医疗床中心”——这些由汽车旅馆改造的场所宣称提供“新一轮科学康复服务”,并承诺患者“在特斯拉医疗床上躺一小时,健康状况就会有所改善”。在该公司网站上,你可以点击一个写着“寻找医疗床?”的链接。该公司还推出了售价750美元的“抗衰老宠物床”。或许尼克松当年把女儿们心爱的斑点狗切克养了更久,久到超出所有人的认知。此刻,它或许正趴在约翰·肯尼迪身边的狗床上,摇着尾巴呢。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6
比生活在富裕社区的人短10年。”
诚然,相信特朗普会打破富人对优质医疗和无度“健康养生”特权的垄断,毫无道理可言。他本身就是导致这种悲惨局面的诸多力量之一。但相信“医疗床”存在,也并非完全不可理喻。确实存在一个阴谋——一个完全公开、毫无秘密可言的阴谋:剥夺中低收入美国人获得体面医疗服务的权利。这个阴谋由国会共和党人主导,国会民主党人试图反抗却以失败告终,甚至导致整个联邦政府停摆,引发了更多苦难。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5
与此同时,富人在光鲜的水疗中心接受护理,让被贩卖到美国、二十三人挤在一间没水的房间里的人给他们做臀部脱毛。这早已不是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区别,甚至不是铂金级、黄金级、钛金级的差距。这是私人飞机、私人教练、私人厨师、“Ozempic脸”、吸脂手术、私人定制、专属医疗服务——这一整套“玻璃洋葱”般层层包裹的特权。今年春天,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发布一份关于医疗、教育、劳工和养老金的众议院新报告时表示:“如今的美国,底层50%人口的预期寿命比顶层1%人口短7年。更糟糕的是,生活在工薪阶层农村县的美国人,预期寿命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5
但日光下的真相又是什么?在日光下,特朗普与公众的沟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在日光下,不难理解为何有一部分美国人相信“医疗床”真实存在,且被富人垄断。在镀金时代般荒诞的21世纪,富人使用各种昂贵的药膏、护肤品、精密设计的仪器和天价服务,让自己活得更久、看起来更年轻;而其他人则日渐衰老、病痛缠身,最终凄惨离世——任何看过《白莲花度假村》,或是在乡村医院急诊室熬过一夜的人,都能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中明白这一点。贫困潦倒、失去双腿的退伍军人在街头流浪,穷人的孩子在人手不足的诊所里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治疗;与此同时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5
这一切既不符合“总统风范”,也无任何历史先例可循。相反,它像瘟疫一样有害。如果宪法对总统职位有更明确的规定——如果制宪者当初没有认为总统职位(尤其相较于国会)无足轻重——特朗普发布的诸多内容无疑会被认定为违宪。这与1968年尼克松亮相《笑一笑》节目、1983年里根做客《默夫·格里芬秀》、克林顿上MTV,或是奥巴马发推谈论芝加哥公牛队有任何相似之处吗?完全没有。我们早已偏离了历史的地图。
美国历史就像一把手电筒。近来,这把手电筒的电池已经耗尽。要为这个总统任期寻找类比,只能看向其他国家的历史。
但日光下的真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5
(在“真相社交”的怪异术语中,这些被称为“真相帖”和“转发真相帖”)进行了研究,发现超过三百条“既描述了针对特朗普或美国民众的虚假秘密阴谋,又指出了据称应对此负责的特定实体”,另有四百条“使用了涉及阴谋论的措辞,但未完整阐述整个阴谋论”。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4
其余内容大多纯粹是无稽之谈。相当大一部分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尤其是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指控。既然特朗普发布的内容即便往最好了说也极具误导性,他喜欢“深度伪造”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曾发布过人工智能生成的自己的照片:有时是教皇形象,有时是绝地武士,有时是超人;还发布过自己做各种事的视频,从摔跤到祈祷应有尽有。(《大西洋月刊》的查理·沃泽尔认为,这已成为一种党派审美:“共和党正成为‘人工智能垃圾内容党’。”)他痴迷于阴谋论。2024年《纽约时报》对特朗普六个月内发布和转发的五千六百多条内容(在“真相社交”的怪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4
他们。他是世界上最直言不讳的“网络喷子”,也是最危险的那一个。他夜以继日地发帖,内容从墨西哥玉米卷碗到可能的停火协议,无所不包。而且他的情况越来越糟。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他的发帖频率是第一个任期的三倍。从语气上看,几乎他发布的所有内容都语无伦次,即便只是简单的支持或宣传某项政策(比如关税)也是如此:
“这将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会有阵痛吗?会的,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我们将让美国再次伟大,所有付出的代价都将是值得的。我们的国家现在正以常识运转——结果将令人惊叹!!!”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4
先生们,今晚能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到非常荣幸。”他只缺一顶帽子,而媒体恰好给了他这顶“帽子”。
正如杰拉尔德·福特在接替尼克松时所说,当“我们国家漫长的噩梦结束”后,历史学家需要对特朗普的任期作出解释。但类比毫无帮助。因为美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件能预示或解释特朗普在集会上向支持者讲话的方式——无论是2015至2021年他对推特的使用,还是2022年起对“真相社交”的使用。他东拉西扯、满口脏话、避重就轻、迂回躲闪;他筹募资金、散布谎言;他言辞露骨、粗俗不堪;他针对政治对手,威胁要对他们提起诉讼、送进监狱,甚至处决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3
自2015年6月特朗普走下那部金色自动扶梯、向聚集的镜头挥手以来,他就一直“无处不在”。他几乎没表现出“总统范儿”——除非“总统范儿”的定义是由他重新制定的。他认为“有总统范儿”很愚蠢。2019年在达拉斯的一场集会上,他说:“我一直说,除了戴着帽子的诚实的亚伯·林肯,我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更有‘总统范儿’。那太难了,太难了,真的很难超越。不过,其实‘有总统范儿’很容易,你只要表现得死板一点就行。”说着,他站直身体,眨了眨眼,稍微从讲台后退了一步,理了理外套,举起手,严肃地说:“得克萨斯的女士们、先生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3
“无处不在的总统”不仅成了一种“个性符号”,更成了“名人”——而这两点正是煽动家崛起的先决条件。
随着关于美国总统的言论与文字越来越多,美国总统向公众讲话、为公众写作(如果把发推文也算作写作的话)的次数也远超以往,总统职位变得更加“私人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内裤话题”。斯卡科与科认为,“曝光”成了这一领域的硬通货。奥巴马在@POTUS(美国总统官方推特账号)上这样介绍自己:“父亲、丈夫,美国第44任总统。”他会发推文谈论米歇尔与女儿们,谈论芝加哥小熊队,但他从未发过关于“奇迹疗法”的推文。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3
毕竟,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堪称“《两个蕨类植物之间》(Between Two Ferns,美国喜剧访谈节目)任期”。总统之所以变得“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与媒体对总统权力日益增长的痴迷有关——这种痴迷产生了一个不幸的后果:放大了总统权力。20世纪80至90年代,关于美国总统的即时传记数量激增,关于“总统沟通”的书籍也一样。电视网对总统的报道时间减少,而有线电视与有线新闻网站的报道时间则大幅增加。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包括本刊在内的杂志也开始更多地报道总统。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3
——两者其实并无太大区别。克林顿的桃色新闻与相关指控,让他成了深夜脱口秀喜剧演员的笑柄。一位历史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写道:“对深夜电视脱口秀笑话的全面研究显示,克林顿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早于特朗普时期。
但要说开启了学者约书亚·M·斯卡科与凯文·科所说的“无处不在的总统任期”,奥巴马最为典型。从奥巴马时期开始,总统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无法回避。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2
他更倾向于《拉里·金直播》《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等娱乐平台,而非电视网新闻节目。他在MTV上讨论自己更喜欢平角内裤还是三角内裤(他曾在该频道接受过四次采访)。《时尚先生》杂志曾刊登一篇封面报道,标题是《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的最后遗嘱》,其中收录了他对芭芭拉·史翠珊、健怡可乐和他的狗“Buddy”(巴迪)的看法。该杂志宣称:“他既是《独立宣言》与《宪法》,也是美国国旗……是麦当劳、隐形战斗机与撒旦;是深夜脱口秀的笑料、猫王与上帝。”克林顿让总统职位与他的个性绑定,而他的批评者则将其与他的品行挂钩 ...
引用 刘海明 2025-11-3 19:21
但沃尔特·克朗凯特在1981年里根上任时退休了,在这位“伟大的沟通者”的两届任期内,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主要新闻媒体再次变得党派化。里根是最后一位能可靠、定期地向全国观众(而非特定群体)发表讲话的美国总统。随着他的任期结束,电视网对美国总统的新闻报道减少,在奥巴马时期降至谷底,2016年特朗普上任后又再次增加。
很多人就是觉得总统没什么意思,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比尔·克林顿察觉到美国人的冷漠,于是以一种前任总统无法或不愿采用的方式利用媒体: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