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给周口的“平坟后遗症”把把脉
苏轼有个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由此,留下“雪泥鸿爪”这个成语。飞鸟落地行走,尚且要留下印痕。为官一任的官员,其所作所为,又何尝不被人评说?那些不好、社会影响恶劣的作为,留下的就不仅 ...
2016-4-5 11:47
尊重凤姐的活法咋就有点难?
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社会成员只有彼此包容、妥协,彼此才可以和睦相处。在价值观方面,因为选项有限,求同存异的难度还不算大,充其量几个方阵的人,喋喋不休争论而已。对于形形色色的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 ...
2016-4-4 11:57
不妨把“重庆沦陷”楼盘广告当镜子
《谁不说咱家乡好》歌曲,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所以广为传颂。家乡虽好,也有缺点。有趣的是,不少人只许自己批评家乡,不许外人对自己的家乡说三道四。一旦这样的“底线”被突破,可能会带来地域声誉捍卫战。最近,湖 ...
2016-4-3 11:05
四部委干预医疗纠纷缺点啥?
没有规则就没有公序良俗,有的只是纷争和吵闹。多年来,有个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孩子占便宜。对力量悬殊的对峙者而言,闹是弱者维权的游戏。 ...
2016-3-31 13:30
国足晋级,我们当不以赢贬而喜悲
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悲喜乃人之常情,遇喜不欢,遇悲不痛,这是一种软暴力。人之悲或喜,在于当事人和悲喜之事的关系远近。家事国家和娱乐之事,家国之事和每个人距离最近,遇事感情波动不足为奇。 ...
2016-3-30 13:13
疑似精神病鉴定的“急躁症”要不得
向善论符合人类的价值观,这也符合美的原则。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我们就曾经以穷为美,不少人争当贫雇农。不要以为荒诞的岁月已经时过境迁,类似的观念就被彻底摈弃了。看看多少县领导挤破头皮想戴上“国家级贫困县 ...
2016-3-29 13:30
有关女官员盗歌案的几个疑问
没有权利意识,就没有诉讼;权利意识越浓厚,对簿公堂的可能性越大。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官司,也是这个理儿。平民百姓打官司,亲朋好友想助阵,怕也帮不上多大忙;如果是九品芝麻官惹上了官司,即便 ...
2016-3-28 15:33
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善莫大焉
这几年,“大数据”这个词很时髦。置身互联网时代的人,容易产生错觉: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论搜集什么信息,就轻而易举了。计算机没有那么聪明,离开前期的人工数据,计算机只能“饿着肚子”,互联网也只能是典型 ...
2016-3-27 15:31
针对疫苗案不该“王顾左右而言他”
上年纪的人耳朵不好使,和人交流时会答非所问。这种现象,一般称作“打岔”。这种生理原因造成的“打岔”,闹出点笑话,也不会被嘲笑。现实生活中,明知所问,有益岔开话题,谈论其它问题的,逻辑上称作偷换概念;在 ...
2016-3-26 16:10
文化贫困让“发呆大赛”泛滥
不论什么时代,都渴望在文化创造方面有所建树。文化创造,贵在个“新”字。出点新不难,难的是新的有质量,得到社会广泛承认。创造可以借鉴,但不宜“拿来主义”地照搬。只有文化贫困的时代,大量的照搬别国的文化才 ...
2016-3-20 13:16
公开宣判应被叫停
新一届政府重提依法治国,相信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的选择。在我国,无法可依的历史基本结束,有法难依的现象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时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 3月16日,阆中市人民法院在阆中市江南镇公开宣判一起妨 ...
2016-3-17 16:53
全国“两会”传播季 成都拼速度更求精度
16日,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围绕“两会”话题的媒体竞争和地方宣传,也基本告一段落。本次“两会”报道和往年有何不同,有哪些创新方式,值得观察和总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对“两会”的关注,堪 ...
2016-3-17 12:38
人大闭幕后该研究一下反对票
3月16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的表决结果为:赞成2467票,反对299票,弃权90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
2016-3-16 10:54
负疚感的“星星之火”需要燎原
潜力年,康德倡导的“仰望星空”,曾在我们这边被广泛谈起。仰望星空,旨在把普通人点石成金为“有道德律的人”。“仰望星空”、“道德律”如果仅仅被当作时髦的词语,很快会被公众所忘记。什么时代的人最需要“仰望 ...
2016-3-15 13:22
马云提前“入夏”,要不要先降降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还在进行时状态,很难说今天流行的什么东西属于我们最权威的创造。不过,“吃饭砸锅”论,可以视作一种颇具特色的当代“文化”吧。按照最通俗的解释,为吃饭就不 ...
2016-3-14 13:23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