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病态的“求辱”“新思维”

2015-5-13 13: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1| 评论: 1|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求新是人的天性。新的改变不会从天而降,需要采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创新之目的。思维方式并不复杂,按思维的方向看,不外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思维的连续性看,不外有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有意思的是,从 ...
求新是人的天性。新的改变不会从天而降,需要采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创新之目的。思维方式并不复杂,按思维的方向看,不外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思维的连续性看,不外有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有意思的是,从来不乏梦想在思维方式搞创新试验的人。这样的梦想当然不错,只是别闹笑话就行。

5月11日晚,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张能立,在临近下课时走到教室前门,趴在地上:同学们,请从我身上跨过去吧。张能立解释:这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武汉晚报》5月13日报道)

身为大学教师,以伏地求学生从自己身上跨过去,为思维创新的“实践教学”。这位老师的出发点不错,勇气也可嘉,可惜方式失当。虽然赢得一些学生的肯定,却不能掩盖其举止不得体这个基本的事实。

孔子鼓励教育创新,主张“有教无类”,即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教无类”的“无”,绝非没有丝毫边界,什么样的方式都适合用到课堂上。前些年,有副教授在课堂脱光,以裸体为美,不征得学生允许自愿当了回“模特”,曾引起争议。这个求“胯下之辱”的副教授,如果这样的教法真的妥当,按说也不该引发争论。争论多了,表明教法存在问题。所以,这样的“有教无类”,不该得到肯定。

当代社会。不合常理的事情一旦被贴上“新思维”的标签,好像就很时髦。我们的创造力和西方国家有差距,不少人不敢落后,这很好。怎奈思维的方式有限,思维方式的家族,绝非可以不断增添新丁。假若思维方式无穷尽,从古至今,思维方式再该五花八门。所以,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思维方式匮乏的问题,而是大脑思维的活跃度不够问题。不去反思自己的思维僵化,指责思维方式不新。这样的人,作出点剑走偏锋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行为艺术本来是动态艺术的具体体现。有些人把行为艺术当作天下第一,于是为第一而第一,结果糟蹋了这种艺术的名声。思维方式的创新,同样可以看作多余的劳作。在“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喊得震天响的时候,再有人以怪异的方式告诉学生,自己就是“新思维”的代表,未免有点滑稽了。如果这种思维真的就可以“敢于打破中国几千年来的‘怕人’的思维定势”,那行为艺术家们的梦想不早就实现了吗?

为思维方式创新而追求刺激,不是思维创新,而是病态的表演。只是自己病了,未必就觉察到病了,可能会觉得很正常。自己的看法可以保留,但不妨多听听别人的评论:“教授是吃错药了是该吃药了?”“否定和反抗的精神难道不是你让我跨我偏不跨吗?”“反权威需要这么形式吗?好的老师会在课堂及日常里引导孩子对真理、权威的质疑和反抗。”“炒作嫌疑略重。真正的胯下之辱是跪着钻过去,请尊重学术严谨性。”

兼听则明。愿与这位老师共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5-5-14 20:06
“胯下求辱”是病态的“新思维”



《包头晚报》(2015年5月14日) 02版  
图/闵汝明

5月11日晚,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张能立,在临近下课时走到教室前门,趴在地上:同学们,请从我身上跨过去吧。张能立解释:这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据5月13日《武汉晚报》)
身为大学教师,以伏地求学生从自己身上跨过去,为思维创新的“实践教学”。这位老师的出发点不错,勇气也可嘉,可惜方式失当。虽然赢得一些学生的肯定,却不能掩盖其举止不得体这个基本的事实。
孔子鼓励教育创新,主张“有教无类”,即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教无类”的“无”,绝非没有丝毫边界。前些年,有副教授在课堂脱光,以裸体为美,不征得学生允许自愿当了回“模特”,曾引起争议。这个求“胯下之辱”的副教授,如果这样的教法真的妥当,按说也不该引发争论。争论多了,表明教法存在问题。
当代社会,不合常理的事情一旦被贴上“新思维”的标签,好像就很时髦。我们的创造力和西方国家有差距,不少人不甘落后,这很好。怎奈思维的方式有限,思维方式的家族,绝非可以不断增添新丁。假若思维方式无穷尽,从古至今,思维方式该多么的五花八门。所以,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思维方式匮乏的问题,而是大脑思维活跃度不够的问题。不去反思自己的思维僵化,而是指责思维方式不新。这样的人,做出点剑走偏锋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思维方式创新而追求刺激,不是思维创新,而是病态的表演。只是自己病了,未必就觉察到病了,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很正常。自己的看法可以保留,但不妨多听听别人的评论:“否定和反抗的精神难道不是你让我跨我偏不跨吗?”“反权威需要这么形式吗?好的老师会在课堂及日常里引导孩子对真理、权威的质疑和反抗。”“炒作嫌疑略重。真正的胯下之辱是跪着钻过去,请尊重学术严谨性。”
兼听则明。愿与这位老师共勉。
☉刘海明
http://www.baotounews.com.cn/nepaper/btwb/html/2015-05/14/content_2803.htm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