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别过度解读“留影事件”

2015-5-10 13: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6|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同样的事情,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不同,与舆论的解读有关。舆论关注不够和过度关注,都未必是好事。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舆论不关注,要么是新闻扣押的产物,要么是价值本身被高估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便新闻扣押 ...
同样的事情,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不同,与舆论的解读有关。舆论关注不够和过度关注,都未必是好事。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舆论不关注,要么是新闻扣押的产物,要么是价值本身被高估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便新闻扣押,舆论转入地下仍会关注。有新闻价值但新闻价值不够大的事件,舆论的过度解读危害更大。这一点,前段时间的毕福剑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毕福剑事件消停了,此类的准事件仍时有发生。

7日,在延安市宝塔区延河广场上,一女子为拍照,坐在了广场上红军雕塑的头上。无独有偶,近日,吴起县胜利山景区红军纪念园内,男游客李某爬上女红军雕像并坐在其头上“留影”。(《华商报》5月10日报道)

红军、雕塑、游客、骑在头上,这四个普通的词(组),在中国特定的政治语境下,一旦组合起来,就可能变成严重的敏感事件了。在网络上,对这个新闻的跟帖评论里,不乏把红军、反法西斯等联系起来上升为“政治高度”进行解读的。还有否定当代教育,认为这是“没有历史教育、没有文化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的产物。还有联想到“参加卫国战争阵亡的320万国军将士,至今没有一座雕像”的。

在红军塑像头上摄影或者留念,这样的行为首先是个人不文明行为。这一点虽没有异议,但不宜就此过度联想,上升为整个民族的道德修养问题。五一以来,虽有两起类似“留影事件”,但从概率学的角度看,并不具有太大的代表性。换句话说,极个别的事件并不具有多大代表性。对这类事件需要批评,只是批评应止于就事论事,过度解读反而同意偏离了事实本身。

拔高“留影事件”的危害,是偶像崇拜的产物。景区雕塑,以历史文物最佳。现在的景区,包括街区的雕塑,新修建的居多。这类雕塑具有文化象征寓意,才有影响力。如果只是凭借设计者和委托方的意愿,为达到宣传目的而设计,游客没有对这些雕塑人物没有共识,这样的雕塑虽塑造了,作为景观的鉴赏价值不大,同样值得反思。个别游客爬到雕塑头上留影,这样的行为不雅,也该批评,但雕塑的设计方是否也该有所反思呢?

过度解读,是斗争哲学的习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共识的存量在减少,社会分歧的总量在上升,对于同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物品(如雕塑),不同群体的看法存在分歧,有的甚至分歧较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求同存异就显得愈发可贵。如果把普通人的个别行为用政治眼光来审视,想必这个世界没有不带问题的事情了。在这个新闻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喝彩的有上纲上线的。对此,持中立态度的网友呼吁:“有些人也真是,坐雕像本来就是不文明行为,怎么因为坐的是红军反而叫好起来?”“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不就是一个雕像,又不是什么文物。那几年文物都打砸了,骑个雕像反倒成罪行了?”

社会作为共同体,更多需要的是理性。对热点新闻事件的过度解读,可能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