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会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网络、手机等全媒体推出“两会进行时——深化改革 依法治教 追梦教育”主题报道。 在报道内容上,继续打好“教育”牌,聚焦教育热点,关注民生话题,从报道的深入性和思想性上下功夫,做到选题新、角度新、故事新。如3月4日播出的新闻《校园足球:遭遇幸福的烦恼》。记者深入到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报道了校园足球目前发展的良好态势,并通过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全国政协委员王康,对如何解决缺少师资和场地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报道不是按照传统的叙事手法,而是从孩子的一堂足球课切入,引出一个新鲜精彩的校园足球故事,再层层深入,阐释主题。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早期教育:帮家长走出早教误区”、“依法投入:治顽疾还需用‘猛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等9篇深度报道。报道的选题角度、切入点、故事点等方面都做到了出新、出彩,不落俗套。 在节目形态方面,“两会进行时”打破常态节目设计,在板块设置、编播形式上进行创新,《两会日记》、《微言问教》、《两会观察》等版块做出了特色。《两会日记》以我台上会记者的主观视角,以日记体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摄像机镜头捕捉、发现、纪录今年两会新气象。如3月3日播出的《上会记者:我们也是两会的桥梁》,本台记者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对中外媒体上会记者进行采访,展现了上会记者面对两会大规模采访“战役”时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报道了作为教育电视台记者,同各媒体一起,努力做好传播两会内容和精神的桥梁。如3月4日播发的《政协大会:改进会风“很任性”》的报道,记者通过观察、发现会议各项细节变化,以及对刘兰芳、陈凯歌、巩汉林等委员参会的切身感受采访,展现了今年两会的会风变化。业界同行看了节目后表示,《两会日记》很好,内容清新,角度新颖,形式鲜活,大大丰富了两会报道内容。 在报道和传播手段上,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强媒体融合,在媒体分众化背景下,实现形式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的全媒体新闻传播。在本次两会报道中,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和特点,将电视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深度融合,为受众提供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快速便捷的新闻服务。会前,在网上开展“微言问教网络互动”视频征集活动,广泛征集网友想对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这几天记者带着这些视频采访相关代表委员。如3月3日电视新闻“微言问教”板块播出的新闻《罕见病患者呼吁委员关注特殊教育》,记者将征集来的罕见病患者的视频,带给政协委员朱建民,朱建民就这位患者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比如在3月4日播发的《女大学生的求职困惑》报道中,记者将一位河南女大学生找工作遇到了麻烦与困惑的视频,带给了来自企业界的天津女代表万文雅,让她为女大学生就业答疑解惑。传统电视与网络传播的融合,让观众耳目一新,不少观众为我台两会报道点赞。在今年的两会报道实践中,采用了3G直播、网络直播、微博、微信报道、网络互动等多种新媒体传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截止到3月15日,网络直播44场,点击550万人次,留言3900余条。微信、微博刊发报道90余篇。(中国教育电视台)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