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
1月31日深夜上传到网上的一段视频显示,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绑架的日本人质后藤健二已被斩首,凶手还称“日本的噩梦从此开始”。
后藤健二是谁?
“他去过这个星球上大多数被战争和冲突蹂躏过的地方,包括车臣、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他曾经多次穿行在死亡线上,也多次经历过世人无法想象的惨状和危险。他的朋友回忆说,在叙利亚,他亲眼看到数百具尸体被推土机扔到一个游泳池那么大的墓坑里埋葬;在伊拉克,他曾经被当地的士兵用枪指着脑袋。
可是,这样一个让大多数同行汗颜的记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能算是一个正式的记者。他不隶属于任何媒体,他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通讯社“独立社” (Independent Press),从那时开始,所有出生入死完成的报道,几乎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战斗!
因为是自由记者,他需要负担自己的采访经费。而他去过的那些地方,是很多“正式”媒体都无法派记者去的。包括NHK、朝日新闻等在内的许多媒体都和他有合作关系,长期播放他拍摄的片子。正因为如此,他在日本获得了很多记者的尊敬。”
后藤健二并不是“伊斯兰国”杀死的第一名战地记者,2014年8月19日和9月2日,“伊斯兰国”先后在网上公布了两段视频,显示其已分别杀害了美国记者詹姆斯弗利和史蒂文∠祽洛夫,以报复美国在伊拉克对“伊斯兰国”发动空袭。
一直以来,战地记者就是新闻行业中的高危族群。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战争的残酷。
2014年12月15日,据俄罗斯报道,非赢利国际组织“新闻标志运动”(Press Emblem Campaign)统计,2014年全球共有128名记者在战争前线被杀害。俄罗斯当地将12月15日定为遇害的战地记者纪念日,以追悼和敬仰这些为了事实真相而献出生命的勇士。
俄罗斯摄影记者Andrei Stenin
生前就职与俄罗斯最大的国立新闻机构“今日俄罗斯”,2014年8月6日,Andrei Stenin在乌克兰被杀害,被追授勇气勋章。
法国女摄影记者Camille Lepage
2014年3月12日,她在中非共和国西部遇难,年仅26岁。生前她已连续数月在该地区报道中非的紧张局势。
美联社资深女摄影记者Anja Niedringhaus
2014年4月4日,48岁的Anja与搭档乘车在阿富汗东部报道地区选举时,一名阿富汗警察拿枪向她所在的汽车后座射击,Anja当场身亡。

意大利摄影记者Andrea Rocchelli
2014年5月,他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报道政府军与亲俄武装猛烈交火时被打死,年仅30岁。Rocchelli成为第一位在乌克兰殉职的记者,他同时也是Cesura图片社的创始人。
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VGTRK记者Igor Kornelyuk
2014年6月17日,他在乌克兰的卢甘斯克附近被乌克兰军队杀害。他的同伴录音师Anton Voloshin也在6月17日死于乌克兰军队的炮击。
美国摄影记者Luke Somers
2013年时在也门首都萨那遭绑架,2014年12月6日,美军的一次营救行动失败,Luke Somers被基地组织杀害。
El-Dustour报女记者Mayada Ashraf
2014年3月28日报道埃及警方与穆斯林兄弟会的冲突时遇害身亡。历史上,已有众多战地记者殉职。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消息报》有40多名记者牺牲;越南战争中有63名记者殉职;波黑内战前两年,死于巴尔干半岛的各国记者就已达到68人。1992年以来,伊拉克一直是记者遇难人数最高的国家,总共有近两百名记者确认在伊拉克身亡。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
拉塞尔:第一个职业战地记者
英国《泰晤士报》著名记者威廉拉塞尔爵士,是第一个职业战地记者。1854年,34岁的威廉拉塞尔作为特派记者随皇家近卫军前往马尔他。拉塞尔就是在马鞍上,或是用两只木桶加上一块木板做成的桌子上,发回来自战争第一线的报道。《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他那篇不朽的战地通讯名篇———《轻骑兵旅冲锋》。当拉塞尔于1883~1884年在埃及报道他目睹的第10场战争时,他已是64岁高龄了。报道战争当然也让拉塞尔获得了众多的荣誉:铁十字勋章、奥地利弗朗茨约瑟夫骑士勋章、皇家维多利亚勋章、土耳其战争奖章、印度战争奖章、南非战争奖章等等。
海明威:中过237块弹片的大文豪
1918年5月,欧内斯特眠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1920~1924年,海明威担任多伦多市星报与星报周刊的记者,后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的身上中过237块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
罗伯特愠帕:最伟大的战地记者
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这是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卡帕,最初成名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他所拍摄的“共和国战士之死”,捕捉到一个战士中枪倒下的瞬间状态,被称为不朽之作。
二战期间,他深入欧洲战区的各个前线。二战后,卡帕原本希望成为“失业的战地摄影师”,但1948年他却又跑到以色列去记录那个新成立国家的斗争。1954年,他在越南拍摄法国作战部队时被地雷炸死,终年41岁。临死前,卡帕不忘最后摁下快门,留下了《卡帕眼中最后的世界》。
肖尔克:越战以来第一人
2000年5月24日,在距离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80公里处,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库尔特阠尔克被炮弹击中头部身亡。在此前不久,他刚被授予自越南战争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的称号。
肖尔克40岁那年,突然决定成为一名记者。哪里有流血冲突,哪里就留下了肖尔克的身影。他把发生在斯里兰卡、库尔德地区、阿富汗、波斯尼亚、车臣、科索沃等地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世界。他待在战场上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
玛丽科尔文: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
著名美国籍女记者,生前任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资深战地新闻记者。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政府军炮击霍姆斯市时被炸身亡。
科尔文过去30年里报道过数场战争,包括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阿拉伯地区的动乱等,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场合,虽然其间获奖无数,却无法拥有正常的爱情和生活。2011年她甚至成为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凭借她在车臣和科索沃的报道赢得了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的“勇气奖”,此前,她还曾凭借在前南斯拉夫的报道获得了英国“最佳驻外记者奖”。
摄影记者更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 “保护记者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 摄影记者尤其危险,被杀的记者中40%是纸媒摄影记者和电视台摄影记者。保护记者委员会1992年开始发布报告以来,摄影记者被杀的比例是文字记者的一倍。
说到摄影记者,人们依然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年仅26岁的埃及摄影记者艾哈迈德萨米尔阿萨姆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自己被军方狙击手“狙杀”的过程:
在当日的冲突中,大批穆尔西的支持在埃及共和国卫队大楼集会,并试图冲入大楼,他们认为穆尔西被软禁在那里。阿萨姆正在现场拍摄,他拍到士兵不断地在大厦天台向手无寸铁的示威者开枪,之后狙击手突然对准摄影机,不到两秒的时间,视频的画面变黑。民众与军队爆发的冲突造成51人死亡,435人受伤,阿萨姆便是遇难者之一。阿萨姆的同事说,阿萨姆三年前从开罗大学毕业,记者生涯才刚刚开始。
阿萨姆的摄像机是唯一一部记录下冲突的整个过程的摄像机。在阿萨姆的摄像机里可以看到十几名民众被射杀,这将是对军方最有利的指控证据。
可以说,大部分战地记者每天都面临着这样的死亡威胁,如今,他们面临的死亡威胁既有传统的,也有新兴的;既有不可预测的,也有蓄意为之的。
战地记者丧生原因
最大威胁:战争的不可预测性
1954年,著名美国记者罗伯特愠帕赶赴越南战场,采访法国军队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为了离炮火更近一点,卡帕随法军车队一起前行,在一次停车间隙,卡帕准备下车拍摄,结果刚下车就踩上了地雷,不幸遇难。
2003年,西班牙《世界日报》记者胡利奥褠吉塔帕拉多正在巴格达南部对美军第3机步师进行随军采访时,被伊军射向美军的火箭弹击中身亡。同样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摄像师保罗莫兰乘车准备通过检查站进入伊拉克东北部边境城镇胡尔马尔采访伊拉克难民。
突然,一名伊拉克人驾驶一辆装满炸药的出租车对检查站的美军发动了自杀式袭击,莫兰不幸成为这次袭击的殉葬者。
重要威胁:战争中的误伤误杀
在高度戒备的交战方面前,战地记者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有可能导致交战方的误解,这样就增大了他们被误伤误杀的几率。1945年4月17日,大名鼎鼎的战地记者厄尼派尔在冲绳群岛伊江岛赶往前沿阵地途中,因其乘坐了美军军用吉普车而被日军观察员误认为是美军高级军官,而遭到日军狙击手的袭击,派尔脸颊连中三弹,再没有能够站起来。
2003年3月23日,英国独立电视台记者特瑞劳埃德、摄影师内拉克在前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时,混入一群伊拉克士兵之中,美英联军坦克部队仍误认为他们车辆上的电视台标志是伊方部队的故意伪装,而对其实施了猛烈攻击,劳埃德当场死亡、内拉克失踪。
2005年3月4日,在伊拉克遭绑架意大利《宣言报》女记者朱丽亚娜斯格雷纳在多方营救之下获释,当她在营救人员陪同返回的途中,因其乘坐的汽车未能按照美英联军哨所士兵要求停车接受检查,被误认为企图实施自杀式袭击而遭到攻击,斯格雷纳和两名营救人员受伤。
最新威胁:交战方的蓄意谋害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战地记者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实时报道战场情况,这样他们很有可能会激怒妄图掩盖真相的交战某一方,从而成为有预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袭击对象。
199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塞尔维亚电视台进行了多次精确打击,南联盟16名电视台记者因此而丧生。虽然事后北约发言人杰米∠伊辩解说,南联盟电视台被打击是因为它是南联盟的军事通讯设施,但真实原因却是因为它的宣传揭露了北约军事打击给南联盟人民造成了损失,丑化了北约在国际上的形象,鼓舞了南联盟国内民众的士气。
近年来,在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一些不受法律约束的恐怖、极端、犯罪组织和团伙,看中了战地记者身上的“轰动价值”,战地记者更是成为极端分子实施绑架的青睐目标。以叙利亚为例,自2012年爆发内战至今至少有60名记者被绑架。
身处这样危险的环境中,战地记者却很难给自己全副武装,保护自己的安全。曾在利比亚参与报道的中国战地记者邱永峥曾解释说:“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很少有人穿着防弹衣和戴头盔的,一旦记者穿了这么一身装备,在战区会显得特别突出,好像穿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标签,很可能成为交战双方的攻击目标。”
中国的战地记者
老一辈战地记者:如抗日战争的随军记者穆青、抗美援朝的随军记者林戊荪、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随军记者郭超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随军记者阎吾。这些老一辈的记者报道的是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战争,中国是战争的参战国,中国记者会受到中国军队的保护。
新一代战地记者:如海湾战争期间,在伊拉克阵地上报道新闻的新华社记者司久岳、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中坚守在巴格达采访报道的新华社记者聂晓阳。由于中国不是这美伊战争的参战国,中国记者在伊拉克战场上不会有中国军队保护,他们的安全通常取决于交战方的文明程度,以及他们个人与交战方的关系。
海湾战争中,中国记者是零星的。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战争敌对双方的阵地后方出现了几名甚至十几名中国记者。
萧乾
萧乾是二战西欧战场上惟一的、也是最早的中国记者,萧乾亲历了两次轰炸伦敦,又随美军挺进莱茵河,还是攻克柏林后首批进城采访的战地记者。他的文字非常生动,直到现在,他的文章仍能不断作为散文、作为报告文学来出版。
许杏虎
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后入光明日报国际部工作。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1岁。
闾丘露薇
著名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
唐师曾
我国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在1990年海湾战争前夕,独自潜入战火硝烟中的伊拉克,并最后撤离巴格达,是第一个使用以色列电头的中国记者。
由于长年在战乱国家辗转奔波,受到贫铀弹辐射,唐师曾不幸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症。唐师曾体内的白血球和血小板比常人低一半都不止,有时走几步,他就想蹲下休息,只要一劳累,他就会不停地流鼻血……现在,身体状况再不允许他像当年那样去冒险,但他依然拍照、参加电视节目的录制以及赛车活动、更新博客、写书。
邱永峥
2010年,《环球时报》记者邱永铮、郝洲被“嵌入”美军驻阿富汗前线部队,连续发回中国媒体十分罕见的美军与塔利班的之间的战争报道。这是中国记者近年来第一次跟随西方联军进行报道。
邱永峥,人民日报记者。曾报道过缅甸果敢冲突,四赴巴基斯坦随巴军打击南瓦与北瓦济里斯坦的塔利班武装,三赴阿富汗采访塔利班武装头目,随驻坎大哈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进行嵌入式战地采访,远赴也门采访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和拉登的贴身保镖,第一时间登陆韩国延平岛报道朝韩双方炮战……最为知名的是于2011年3月率先进入反对派控制下的利比亚东部地区,成为全球首个从班加西发出战争现场报道的华文媒体记者,目睹了利比亚战争的全面爆发,后三赴利比亚全程报道卡扎菲被推翻。
冯韵娴
2011年主动请缨成为了中国派往利比亚的战地记者,她的勇敢博得各方好评。2011年8月25日凌晨,38名外国记者,包括5名中国记者被困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里克索斯酒店5天。24日晚终获自由。包括冯韵娴在内的央视记者撤离被困酒店,安全抵达我驻利比亚使馆。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在不绝于耳的枪炮声中,直播报道利比亚战事。
王薇薇
2010年12月14日任央视驻叙利亚记者。2013年1月12日新闻中,因其在叙利亚战争现场出镜播报,而受网民关注,其勇气与胆识受到人们称赞。又被广大网民称为“战地蔷薇”。
刘洪
作为新华社国际部青年记者中的出色一员,先后被派驻阿富汗和耶路撒冷分社,成为近年来中国最活跃的战地记者之一。“9ㄠ1”事件后,作者是第一批赴喀布尔采访的中国记者之一,《战地36天》是他在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实录。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许多和平环境中人们无法想像的“非常经历”,如:签订“生死协议”,乘坐联合国小飞机抵达美军基地;在废弃的中国大使馆差一点踩中遗留的地雷;在险象环生的情境下和外国媒体比赛,抢发独家新闻。
2003年,刘洪还出版了《战地记者死亡名单》。
在时刻充满危险的战场上,士兵们手中拿着的是枪,而战地记者手中紧紧拿着的,往往只是摄影机。
加拿大心理学专家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战地记者比那些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人受心理创伤的可能性高3倍多。4个战地记者中至少有一个接受过战后心理诊断,比例比上过战场的老兵还高。
但是,即使工作环境如此危险,仍有无数的战地记者奔赴战场把生命的恐惧与凋谢、心灵的希望和悲伤传递给和平生活中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