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文学作者实名注册所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不同的观点反复交锋,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这或许又一个重要的节点。 伴随着互联网而崛起的网络文学,在今天已经成为和传统文学并立的文学世界。不过,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也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商业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价值混乱、低俗等,使网络文学总是难以挣脱批评的漩涡。网络文学究竟是文学的新时代,还是文学的沦落? 改变的是文明体系 网络写作的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网络文学所依托的是一个新的文明体系,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文明,也不同于19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 我不太愿意用网络文学这样的定义,而是觉得称为网络写作或许更合适一点。这种依托于新的文明前提下的写作,由于技术手段的截然不同,而被认为是一种解放写作的力量。以往的写作,通常会被当做某种语言权力,门槛相对比较高,要受过一些基本的训练,有一定的才华,而网络时代,门槛变得很低,这等于把语言的权利让渡给了民众,基本上只要受过一定的教育就可进入。 由此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事创作的人数要远远多于传统时代的作家,远的不说,就在网络写作兴起之前,以作家协会为主要的纽带联系起来的作家,人数其实不多,但网络时代,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的写作者数量,是一个比以往要庞大得多的数字。 由于语言权力的让渡,更多人的参与、更低的门槛等,网络写作往往被视为一种文学的民主。这样的状态下,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异,即价值的变异。实际上,单就文学层面来讲,网络写作其实在写作技术上没什么贡献,甚至比较保守,或者可以说落后,比如章回体、冗长的叙事等。但是观念上,网络写作可以说是浓缩了几千年来的各种观念,有自由、独立、反抗束缚、伸张个性等,现代性之下的独立人格和传统的价值,乃至很多腐朽的价值同时存在,相互遭遇之下,出现很多光怪陆离。 怎么看这样的现象,我想“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态度,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技术的革新带来的文明变异;另一方面,多样的价值同时存在,很多不好的、腐朽的价值大行其道,但这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中诸多现实的映射。 所以,批评网络文学的价值混乱容易,但要真正解析其中的原因,并且加以扭转,绝非易事。批评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变异的原因以及怎么样才能使大多数作品合乎多数人的价值判断。 权利和责任从来相当 网络文学最初萌发之时,大多是因为兴趣、业余爱好而写作,基本上都是义务的,没有收益。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也从那个时代建立了网名发表的传统,各种千奇百怪的网名都有。 但到今天,网络文学早已经不再是文学爱好者们的玩票之作了。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学本身的壮大,已经形成和传统文学双峰并峙的格局;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它独有的经济关系、契约关系、市场链条。比如说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还有网络文学一个特有的打赏机制等。实际上,当这样的收益系统形成之时,匿名发表的状态就已经被打破了,作者要收到稿费、读者的打赏等,不论是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或银行账号,显然都是要亮出真名的,你不能用一个网名去开账户,去接受自己的收益,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很多人说网络作家注册实名制,是对作家的约束、是担责任的问题,甚至是某种政治管理模式的问题,其实不是,它是一个技术问题。 文责自负本身没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权利从来都是并存的。事实上,没有实名,怎么去主张权利呢?现代由网络文学所产生的市场链条已经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线上的付费、打赏,还有影视游戏的改变以及其他的衍生产业,都会产生收益,作者的著作权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实名显然是一个基础的条件。没有实名,别人随便用你的作品改编,或者随便拿你的桥段去用,几乎就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人可能认为实名注册无益原创,其实恰恰相反,实名注册因为本身是一种对收益的主张,因此对保护原创是有益的。毕竟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物质条件的保障,如果一个作者连饭都吃不上,自然就很难坚持创作。 谁都知道莫言真名 网络文学在今天已然成为当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备受关注也是理所当然。不过从总体看来,毕竟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还处在摸索阶段,出现种种争论也在所难免。 网络作家实名制注册的规定,之所以引发了太多的争论,和它从诞生之初就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就是网名、化名、笔名的问题。 实际上,作家使用笔名、化名本是传统,不论是当代的莫言、苏童、格非,还是再往上一代的鲁迅、茅盾、巴金,都是笔名,大家本来也知道他们的真名,只是长期用笔名发表作品,人们反而忽略了他们的本名。网络实名制注册也并非拒绝笔名、网名,作者依旧使用,只是需要实名注册而已。 实名注册是一种加强网络文学创作管理的形式,可以使管理更加方便,正面的作用,不论是对管理本身,还是对写作而言,长远来看,都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使得写作者对写作的态度更加严肃和谨慎,而不是随意对待。 当然,对于习惯了没有约束的人来说,暂时可能会不适应,甚至觉得,对于作者,会有一种暗示性的约束,写作者本人知道自己可能被人找到,或者管理者知道这是谁写的。因此让作家在心里头产生责任和顾忌,甚至顾忌会更多一点,至少不能随便说太不负责任的话,不能那么随意。 严格来说,写作应该是自由的,但事实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当然,也从来没有绝对的约束。自由是相对的,约束也是相对的,而且责任的另一面是权利,负责的同时,也会获得权利的保障。对于作家而言,往往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网络也是一样。 为什么更相信纸质出版 这个时代被称为网络时代,是因为网络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之中,因为技术革新的速度极快,因此表达、传播、写作从纸质时代到网络时代的转变,所用的时间非常短,但所产生的影响又极大。 许多人可能会有种感觉,即便是网络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不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往往都会觉得从纸质介质上获得的,要比网络上获得的更可信、质量更高。传统的纸质传播为什么更被信任?因为它有一整套非常完备的传播系统,从选题、到审阅、到编辑、到出版,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固然提高了出版的门槛,但同时也保证了出版作品大多会具备一定的水准。就文学而言,一部文学作品,作者写完之后,首先到编辑手里,编辑会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要经过出版社评审,有的出版社还有外审专家,此外还有编辑、校对,甚至还需要作者反复地修改,这样一整套程序下来,才能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 网络文学发展很快,规模也很大,远超传统文学,但是网络文学本身泥沙俱下。网络上当然有好的作品,但大量的垃圾充斥其中也是不争的事实。作品之间的质量差距非常大,再加上抄袭成风、胡编乱造等,使得网络文学的口碑并不是很好。 近来很多人讨论关于网络作家实名注册的问题,其实这和网络文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关系。网名注册和发表,固然有一定的好处,比如门槛比较地,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传统的出版机制,可以写一些主流题材之外的题材,创作的自由度更高等。但另一方面来讲,实名制有利于培养作家严谨创作的态度,让作家在创作上下更多的工夫,提升作品质量,使得网络文学有更好的发展基础。(周怀宗)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