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南方周末的几次“道歉”

2015-2-2 16:32| 发布者: 殷玉鑫| 查看: 305| 评论: 1|原作者: 梁千里|来自: 微信公众号“记者梁千里”

摘要: 说起来,媒体行业因为报道出错而道歉并不新鲜,《南方周末》一度是中国新闻界现象级的存在,如果查一查,发现这家媒体和许多同行一样,也是偶尔要道歉一下的。梳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

  曾经想到《南方周末》要道歉,但是没想到是道歉这件事!这是我昨天晚上看到《南方周末》道歉网页的第一反应。

    此前《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被记协通报新闻中有部分内容失实,尽管柴会群本人强硬地表示“绝不认同”,但是始终没有来自《南方周末》的声音,那时候我以为《南方周末》或许会因为这件事道歉,毕竟中国记协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没想到不是!

    今天凌晨,《南方周末》网页刊出:本报1月29日关于安邦保险的相关报道,信息核实有不实之处,就此对安邦保险集团及主要负责人致歉。

    道歉所提到的报道,应当是《安邦关键人》这篇文章,目前该文在南周网站已经删除,部分网站还能查询到转载版本。此前这篇报道曾经引起轩然大波,文中提到的陈毅元帅之子、粟裕大将之婿陈小鲁因为这篇报道曾回应解释“应小辈朋友之请,担任这三家公司法人。一咨询,二站台,无股份,无工资。”(据《财经》)

    《南方周末》的道歉并没有提到陈小鲁,甚至没有提及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不实之处”。

    说起来,媒体行业因为报道出错而道歉并不新鲜,《南方周末》一度是中国新闻界现象级的存在,如果查一查,发现这家媒体和许多同行一样,也是偶尔要道歉一下的。梳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


1、跟王海打假被判向“津城”道歉


目前我能查到的最早的资料,是2000年《南方周末》被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判决道歉,原因是其在1999年刊登的《“幽灵”线缆厂家大连现形》文章被判定有内容失实。根据当时的报道,法院认定其“直指原告经营场所为’幽灵’现形地,把原告描述成销售伪劣线缆产品的企业,其行为直接损害了原告的企业形象,侵犯了原告做为企业法人的名誉权。”

有意思的是,当时南周其实并不是事件的主角,真正唱主角的是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事后也是王海出来接受采访,指责大连当地法院有地方保护的嫌疑。而此事尽管南周和王海都说上诉,但是却没有查到关于此案二审的信息。

那篇报道的全文我并没有查到,不过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看,南周报道有一句就是“本报记者与王海的调查,揭示了两家电线电缆厂家在大连‘劣币驱逐良币’的离奇现象。”这大概基本概括了这篇报道的内容。

而这件事的背景是《南方周末》与王海合作的“打假”遭遇《辽沈晚报》指责“假打”,而更大的背景则是王海与“津城”的斗争,而事情的后续是到了2003年有媒体报道称大连这家企业某负责人因涉嫌偷税漏税、制售伪劣电线被抓,这时候人们关注的还主要是王海。


2、《宏村之痛》被判道歉引发记者辞职


2002年《南方周末》用一个整版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长篇报道《宏村之痛》,说的是安徽黄山脚下的宏村存在的旅游乱象:“村民公然用马车阻拦游客,甚至用牛马粪涂墙,驱赶游客;古民居没人维修,摇摇欲坠;游客花30元买门票,却只能参观两个民居。”同时文章更深一步报道了“由于该村旅游资源产权和经营权的纠缠,宏村开发的路子一直走得歪歪扭扭”的情况。

结果从事宏村旅游开发的黄山京黟旅游公司将南周告上法庭,认为《宏村之痛》一文存在严重失实问题,并使用了侮辱性语言对原告进行攻击,要求南周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顺便说一下,2002年的100万还够在北京二环买套房的。

这事儿经过一审二审,最终安徽省高院判定《宏》文有四个方面报道不实或者评论不当,因此要求南方周末报社对相关失实处登报道歉,不过100万赔偿的要求被驳回。

但这件事更曲折的部分反而在后边,根据《宏》一文的作者、原南周知名记者翟明磊在2003年8月17日发布《南方周末记者的辞职公开信》,后来该报道歉以及他辞职的经过是这样的:“按周末传统,这样的判决,周末历来是拒绝登致歉启示。在刘秋海案中也是如此。因此报社与我达成一致意见,拒绝刊登。八月二十一日,我突然发现,在法制版上,悄悄(何谓悄悄就是没与我商量)登出一行启示,称为京黟公司(文章中批评对象)恢复名誉。这种行为充分显示了管理层的怯弱与虚伪。我认为周末保护记者,勇于激浊扬清的生态已发生变化。我信守自己的承诺,报社一登致歉启示,我就辞职。”

翟明磊放言:“我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上述内容并没有南方周末的官方回应,但这段文字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原帖内容更为丰富,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看看。


3、刊发网贴惹祸就“老兵乞讨”道歉


大凡经历过互联网大潮的媒体,几乎都有将网帖未经核证刊发惹祸的经历,《南方周末》也不能免俗。

2008年1月24日,《南方周末》在“记事栏目”中刊发了《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内容是说安徽省金寨县有一名“伤残退伍军人”流落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经纬街上乞讨。好死不死这又是安徽,不知道是不是冤家路窄,结果安徽当然是强烈反弹,当地的《新安晚报》称其记者经过多方调查确证“金寨老兵乞讨”事件子虚乌有。

2月27日,新安晚报用六个版的篇幅刊发了调查。一个不到两千字的稿子用六个版辟谣,这反应不算小啊!可见当地对此事的看重。

至于南周的道歉是这么说的:《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见诸本报“举报博客”栏目,该栏目虽系选登南方周末读者“举报”的博客文章,不是编辑部原创新闻性稿件,但仍需核实把关。由于相关编辑未能检索出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的“调查情况”;亦因为此稿原发时间久远,在网上传播甚广,无法找到原作者了解,致使可疑的信息传播。谨作此说明,并向广大读者及博客中涉及的相关机构和人士致以诚挚的歉意,同时吁请原作者和知情人与本报联系,以便彻底查证。(据新安晚报摘自3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A2版的“有错即改”栏目)

六个版的报道就换来这么一个道歉,安徽方面会满意?

有意思的是,这文章现在还能从南周网站找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4、为《新年献词》出错道歉


南周的新年献词一直是该报的标志性产品,每年大家都关注今年南周又说了什么,后来发展到但凡是玩点情怀的媒体都弄个新年献词来煽情。不过2013年那次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却出了很多的错误。

于是在1月6日,南周微博发布了道歉:“致读者: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整个事件说不了太多,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自己百度。


5、记者短信向贪官儿子道歉


这篇文章发于2014年10月11日的文章标题叫《向潜逃副市长的儿子道歉》,整篇文章其实是记者褚朝新写的记者手记,说的是关于采访河南省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潜逃事件,其中因为给郭的儿子打电话没有表明身份,“聊完后于心不忍,在返回酒店的路上短信他:XX,抱歉,刚才电话因为担心你回避,我没有说自己的真实身份。我是南方周末记者,但你放心,我不会写你的名字,主要是证实你是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跑出国了。”

不过据褚朝新自己写,人家没回,似乎没有原谅他。

这件事我相信他是真心道歉,不然不发短信又能怎么样,反正贪官就是落水狗。

但是我觉得,这文章分明就是个炫耀贴嘛,大家不妨看看他是怎么核实信息的,这是一个老牌调查记者的采访经验。


其实搜索到的南周道歉还有别的,但是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这几次了。从我个人角度看,这张报纸的部分观点表达有时候略显鲁莽、激进甚至有些固执,但我想这报纸存在的好处远比让我看不惯的部分更有魅力,以前的报道中有些东西正是现在所缺乏的。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是完美的呢?希望他们将来能有更好的报道出来。

(内容多引自自网络公开资料,所言仅限所知,请读者兼听而明,如有疏漏还请见谅)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5-2-2 17:05
有良知的媒体。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