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南京大屠杀的“数字困局”该破冰了

2015-1-15 13: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4|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不乏糊涂账。比如,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混淆某些史实也就在所难免。若问当代有无类似的事例,答案是肯定的。最典型的世纪之争,莫过于中日双方围绕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之争 ...

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不乏糊涂账。比如,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混淆某些史实也就在所难免。若问当代有无类似的事例,答案是肯定的。最典型的世纪之争,莫过于中日双方围绕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之争了。这个“数字困局”既然史学家挠头,也让两国政府头痛,同时更令民众困惑。困局必然造成冲突,冲突产生隔阂,而隔阂最终导致隔阂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日本共同社1月14日报道称,针对中方去年12月13日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称1937年南京大屠杀导致“30万同胞惨遭杀戮”一事,日本政府当月向中方“提出交涉”,表示这一人数“不妥当”。此事此前并未对外公开。(《环球时报》1月15日报道)

这个迟到的“旧闻”,新闻价值丝毫不见衰减的迹象,在网上掀起不小的波浪。南京大屠杀“数字困局”的威力,可见一斑。日本方面对中方坚持的30万遇难人数表示质疑,中国国内民众对这个数字同样存在分歧。数字的分歧,源于分歧双方均缺乏可靠的数字做支撑。没有数据支撑的争执,最终只能靠打嘴皮官司来说事。这样的说事,难免伴随攻击。其中,怀疑论者提出“尊重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还原真相”,建议“我们把30万遇难者精确一下数字,把名字公布出来不就行了”;赞成论者觉得“日本这个态度相当恶劣。以貌似精确的视点来转移最根本的问题”,进而质问“屠杀的话,数字大小还有何意义?难道死的人少一点他们就没罪了吗?争论人数有意义吗”?

平心而论,后一种观点看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实则经不起推敲。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法律的角度,尊重事实是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杀一个人和杀多个人,对于杀人者来说,性质可能一样,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则有所区别。同理,一场战争给受害国造成的损失,以及侵略国所承担的赔偿责任,需要有个清晰的数字,才能划分责任。七十年来,围绕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中日两国均出现过多个版本的说法,从1万到40万不等。虽然现在无法苛求两国政府把遇难人数精确到个位数,但如何付诸行动,成立联合调查组,邀请两国历史学家、民政部门和军方、新闻界的人士,用几年时间进行专项调查,为最终取得共识而努力,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不论哪个数字更接近事实,对于沥青日本的历史罪行,对于我们的遇难同胞,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的争议趋于平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相反,不能主动破解这个“数字困局”,让争执长期延续,不但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还会造成国内舆论的分裂,最终受害更大的是中国民众,而不是日本民众。正如网友所言:“还原历史真相确实有必要性。就像一个贪官贪了二十万 你在法庭上硬要说他贪了200万他也不会认。中国政府对于人数统计每次都很暧昧,也难怪日本不承认了。”

树立大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需要做的是消除隔阂,增进交流。就南京大屠杀“数字困局”来说,中国政府有责任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旷日持久的争论。现在,是到了该为南京大屠杀“数字困局”进行破冰的时候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5/0114/21/AFUSRRBD00014JB6.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