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香港“占中”事件中的新媒体使用

2015-1-11 11:40| 发布者: 殷玉鑫| 查看: 158| 评论: 0|来自: 新闻记者微信号

摘要: 随着2014年12月15日香港占中清场的顺利结束,该事件在持续两个多月后终于告一段落,但对于这场运动的反思仍在进行。中国社科院闵大洪、刘瑞生对“占中”事件中的新媒体运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认为从媒体和传播的角 ...

编者按:随着2014年12月15日香港占中清场的顺利结束,该事件在持续两个多月后终于告一段落,但对于这场运动的反思仍在进行。中国社科院闵大洪、刘瑞生对“占中”事件中的新媒体运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认为从媒体和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功能,已经日益由原来分享和传播信息而演变成组织和行动的支柱,成为社会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借助“新媒体”强大的组织动员功能,一场社会运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低强度”的“新样态战争”,“键盘战士”在互联网空间展开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的较量成为新常态。

香港市民反对占中

“占中”运动并非是一场市民的自发行动,而是组织方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等动员、部署的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运动。综合分析下来,“占中”者的新媒体使用手段主要包括以下10种:

1、“占中”组织官方网站。

2、“占中”组织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tumblr等。

3、独立媒体网站,形态其实也是网络媒体,如热血时报、辅仁媒体、破折号、D100等,在“占中”事件中亦成为酝酿的温室、动员的阵地。

热血时报

4、互动性强的论坛,香港流行的“高登讨论区”和“香港讨论区”,每天会吸引不少年青人就不同时事发表意見。“占中”发生后,自然成为被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5、即时通讯软件。9月28日,“占中”行动开始后,为避免网络不堪负荷或遭到断网,抗议者纷纷下载一个无须网络就能传递信息的手机应用程序FireChat,其特殊之处在于,即使没有手机信号、不能登录互联网,智能手机用户也能通过蓝牙来联络朋友或发布信息。

6、APP客户端,如实时通讯类的Telegram Messenger,其特点是高度加密对话;信息汇集类的Hackfoldr Mobile,可让用户获得来自《苹果日报》、Now新闻、网络独立媒体、各组织团体社交网站的多方面信息等;对讲机类的Zello PTT Walkie-Talkie,既可以实现一对一的通话,也可以开频道(Channel),实现对最多1000人的讲话等。

7、注重“懒人包”等传播方式,即将信息和数据浓缩简化成图表、PPT、Flash等直观形式进行传播的方式,可帮助普通民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新闻资讯尤其是背景较为复杂的事态。

8、利用白宫请愿网站。

9、黑客攻击。

10、强化“占中”符号,如黄丝带、雨伞等象征物。

苏钥机教授对“占中”期间受众接触新媒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他把受访者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分为四类:(一)只用社交媒体(主要是Facebook);(二)兼用社交媒体及网上媒体;(三)只用网上媒体(如Yahoo!及D100);(四)两者都不用。当然上述4类人都会同时使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台和电视等。

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社媒人士明显倾向支持“占中”运动,他们虽然有较多人认为应该撤离占领现场,但比例仍未过半。他们不满政府在事件中的表现,认为警方的处理不恰当,反对通过原来的及经改良的普选方案,对香港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只用网媒人士的意见和整体市民的看法接近,他们略为不满政府和警方的表现,对普选方案也较多持反对态度,但较多愿意接受经修改的方案,并对香港前景稍感悲观。社媒和网媒都不用的人较倾向不支持“占中”,认为占领者应全面撤离,对政府及警方的不满程度较低。

825邮报网站

苏钥机教授的研究结论是:现时的传媒和科技环境下,对于一些社会政治议题,社交媒体是继年龄、教育、政治取向之外的另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说社交媒体成为了第四种势力。以前传播只是个中间因素,仅属众多“自变项”之一;现时以新媒体为推动力的传播行为,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细看此次调查的资料,在占领运动中影响最大的“自变项”是年龄,其次是政治取向,第三是社交媒体,第四才是教育程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