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阴。这个俗语的哲理在于,动机和效果无法划等号。我们热衷去做的事情,结果可能并不如意。我们现行的高等教育战略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等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11月19日《新京报》) 我国的教育战略目标,瞄准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在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之时,教育部的这个鸿鹄之志并没啥不妥。只是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套用了大跃进的模式就不妥了。教育的大跃进模式可以概括成:合并一批高校,从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选出110多所大学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这就是211工程大学。后来,发现力不从心,又从其中挑选39所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孵化,这就是985工程大学。如何建设一流大学,教育主管部门的想法是给钱给政策给人给地。换言之,用烧钱的方式来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的炼成和养孩子有点相仿,给自己看好的“孩子”多投点资,希望其尽快“成龙”。这种愿望虽朴素,怎奈不能过于功利。功利这东西,没有的话会让人失去进取心,超量的话则会为达到目的不惜违背规律。把全国的大学分作三六九等,按照等级投资,导致那些集中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学校在短期内做出点成果,但这并不能证明这种大学制度的合理性。公正地说,按照人均师生的投入比例,核算一所大学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这才比较合理。现在,一些人给985和211唱赞歌,理由是这些大学的贡献大于非985和211高校。显然,忽略投入只看产出总量的评价,有失公允。这样的倾斜性投资政策一旦取消,是不是985和211大学在相当长时间里的社会贡献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教育应该去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战略,容易把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浮躁和虚荣。浮躁,让人变得善于做表面文章;虚荣,让人变得喜欢自夸甚至为自夸不惜造假。教育战略应该遵循教育规律,鼓励公平竞争,实行按劳分配。功利性的教育战略,以预设的方式在人为地制造明星学校。这样的教育战略,并非只体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领域,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学区房的普遍存在,不正是每个地方的中小学都有所谓的精英学校吗?教育如此,放眼望去,我们的医院、企业甚至省市县,也何尝没有功利性发展战略的影子?凡是被列入重点的单位和地方,获得财政支持的力度明显好于非重点的单位和地方。问题是,长期的功利性战略,导致了我们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单位发展的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悬殊,是不是该检讨这样的的功利性思维模式呢? 一个正常的社会,只有克服过浓的功利性行为,社会才可能处于良性的发展之中。就高等教育来说,最近遭受诟病的985和211工程,表明我们的功利性教育战略是不是也该转向了呢?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4-11-19/025031166055.s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