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E时代,让理性成为传播支点

2014-11-13 18:46| 发布者: 刘艺| 查看: 109|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摘要:  日前,有几个事件带有E时代媒介传播的专属特性,其发生、发酵,均值得认真反思与考量。   第一件事,是书画家范曾在学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研讨会上,赋诗一首抒发情怀,结果,被人传到微信、微博等新媒 ...

 日前,有几个事件带有E时代媒介传播的专属特性,其发生、发酵,均值得认真反思与考量。

  第一件事,是书画家范曾在学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研讨会上,赋诗一首抒发情怀,结果,被人传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引发一些人对范曾发起攻击,不但将赋诗定义为“投机”,还将范曾的个人生活和过往经历全部翻出来,一一历数,大有声讨的架势。将艺术的分歧变成人身攻击与道德谴责,这是否是E时代媒体传播应有的属性?

  第二件事,是日前谷歌公司遭到起诉,理由是该公司未将此前被卷入“好莱坞艳照门”事件的明星的照片从后台镜像中删除,明星们认为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从这件事引申开去,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陈凯歌导演所拍摄的电影《搜索》,新媒介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

  网络炒作、人肉搜索,一桩桩媒介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干扰了当事人的生活,也扰乱了社会的安宁。是以最大程度地呈现新闻事件,不惜突破个人隐私底线,还是要关照到当事人与受众的感受,关照社会的公序良俗,这种复杂与矛盾,正是E时代媒体所面临的道德与法律层面的难题。

  类似的事件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也有许多。但无论怎样,用理性为E时代的媒介传播做支点,这当成为人们的共识。

  新媒体上非理性的无序传播比比皆是

  先列举几个数据:

  据介绍,自2012年6月以来,手机已经超越PC端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共有6.32亿,而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庞大的网民数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也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

  截至2013年底,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和日活跃用户数量分别达到1.291亿和6140万,微信全球活跃用户数量达到4亿,增幅达到惊人的1104%。微博微信的迅猛发展,让新媒体成为表达民意、反映舆情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当承认,E时代令媒体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力量,尤其是E时代的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极具交互性和跨时空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常江分析,“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单向的、点对面的,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而新媒体的传播路径则体现出泛向的、点对点的特征。”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随着E时代媒体传播形式的变化,如何客观报道事实、传播真相、理性评论,成为了这个时代媒体责任的关键,尤其是在这个新兴的舆论场内,还存在着不少的非法行为和不理性的无序行为。

  比如发布、传播淫秽信息,发布暴恐信息,发布虚假广告,发布谣言,发布破坏民族团结言论,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等等,不但破坏了互联网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也颠覆了以往新闻传播的客观、真实、理性的基本准则与底线。

  部分媒体为争夺受众和广告商,发布虚假信息、进行庸俗报道、配合新闻炒作,“标题党”“爆料帖”层出不穷,一味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需求和看客心态。根据《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只看新闻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在看完标题后会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但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可不恰当的标题,诸如“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这样的标题,除了真实性有待求证,还极易挑起社会情绪、累积负能量,危害甚深。

  理性自觉与法治精神为媒体上“双保险”

  “造成媒体不自律,报道不理性的原因很复杂,应还原到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具体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媒体机构自律与监管力度不够。”

  无规矩不成方圆。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媒体行业依然缺乏必要的法律层面的规范,使媒介权力的行使缺乏足够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人肉搜索”等侵犯个人隐私的传播行为该如何界定和规约,都还缺乏清晰明确的规范。

  对媒体自身来讲,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律规范也亟待健全,据了解,2009年11月27日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全文七条共计2000多字,在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后,对违约违规者的惩处则大都是行业内通报、警告等,约束力还十分有限。

  因此,未来,理性自觉与法治精神是媒体自律的“双保险”。

  有专家指出,“E时代的媒介空间出现了私人领域的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的私人化两种倾向,在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与自由的同时,也提供了非理性的话语表达的可能性,久而久之,这种媒介必将培养出这样的大众:冷漠、易怒、残酷以及对现实不满。因此,对于理性和道德社会的追求,将是E时代媒体的永恒使命。”不以经济效益、眼球效应为终极目标,牢固坚守社会责任,时刻以引导健康理性的舆论方向、弘扬高尚的道德为准则,才是一个有责任有理性的媒体应有的表现。

  良好的法治秩序对于E时代的媒体发展也十分重要。没有良好的法治秩序,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就不可能拥有鲜亮的未来,没有相配套的法治构建,理性健康的社会风尚与舆论场也很难得以呈现。“媒体自律应该是在法治的框架内。它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尊重社会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挥媒体应有的对公共领域的沟通和舆论的职责。”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小普教授指出。

  11月2日,国家网信办专门召开首次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客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等领域代表均被邀请到现场,建言献策。这次座谈会上,除了凝聚依法管理移动互联网的共识,更宣示了一种责任担当,提出清晰的发展方向,以确保移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以及E时代的媒介传播能够有序发展,将法治精神与E时代的传播属性相融合。

  任何形态的媒体都应做理性的传播者

  这样的情形,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的遇到:

  网络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被添油加醋,在多次传播之后变得面目全非。一些打着养生百科、知识大全、偏方集锦等名头的信息,竟能获得惊人的转载率,里面的内容乍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却都有待考证。特别令人厌恶的是,一些信息的传播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传播率,还特意在文尾附上一句“不转死全家”“转了一年都有好运”等刺激人心理的语言。一些心理不够强大的网友,很容易屈从于这样的“胁迫”,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虚假信息的二次散布者。

  是的,当E时代的阅读,以APP、微信、微博等方式呈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量的信息当中,朋友圈里,微博上,活跃着大量的心灵鸡汤党、中药养生党,在阅读享用的同时,很少有人会主动思考,这样的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传播的后果是什么,于是,网络上喧嚣与热闹随处可见,但独立与理性,却鲜有人提。

  有专家指出,“当精心炮制的谎言出炉时,当别有用心的谎言肆虐时,反驳它往往需要假以时日,因为谎言可以信口开河,但真理却要字斟句酌。所以,最为可贵的品质就是,保持一份独立与理性。对于每天接受、传播、消化大量信息的群体来说,独立与理性,是多么的宝贵与美妙。”

  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判断,少一点冲动、少一点轻信,恪守法律的边界,谨守道德的底线,作出理性判断、发出理性声音,用理性为E时代的媒体传播做支点,才是这个时代的媒体责任,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赵婀娜 董丝雨 黄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