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新媒体立体展现城市气质的典范

2014-10-30 22: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9|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明|来自: 新华网

摘要: 约稿

  作为影视体裁的纪录片,不少人早已看过不少。新媒体推出的纪录片,在互联网上也很多,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以连续剧形式精心制作的纪录片,集集有主题,整合起来气贯长虹式的纪录片,则很是罕见。最近,12集新媒体纪录片《穿越:成都气质》在腾讯视频播出以来,其每集一个字的主题,最终连接成三句话:“变通安逸”“情义载道”“开合天成”,让公众全新认识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

  《穿越:成都气质》每集都是文化成都做主线,讲述不同时代的成都故事。如此立体化展现一座城市气质的纪录片,走在了全国城市形象宣传的前列。这部连续剧体的纪录片一经推出,自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那么,《成都气质》成功的奥秘何在呢?

  《成都气质》的成功,与这部连续剧纪录片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创作手法密不可分。传统的纪录片,以现实元素为拍摄内容。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正如片名的“穿越”那样,《成都气质》的成功,在于其大量使用了“穿越体”,通过动漫技术“还原”出许多历史典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穿越体在这部系列纪录片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座城市的气质具有历史继承性。换句话说,今天的成都气质,不过是继承了成都历代的气质而已。离开历史故事和当代成都普通市民的故事,纪录片也就如无米之炊了。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需要考虑受众接受的习惯。一部传统的纪录片,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在新媒体上,网民不像坐在家里看电视、更不像坐在电影院的观众,新媒体的受众的收视环境可能随时被打断。这样,针对新媒体受众的纪录片也需充分考虑受众的收视特性,才能达到传播的最佳化。《成都气质》采取了视频拆条的传播手段,定期播出一集,通过制造收看期待的心理,凝聚人气,产生连锁的收视效果。

  酒香还要会吆喝。再好的内容,离开优秀的推销员,产品的销售也会受影响。《成都气质》在纪录片的推广方面,倾注的精力未必亚于节目的制作。比如,他们充分利用腾讯视频的影响力,在门户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工作。同时,利用新浪和腾讯微博、微信,持续宣传这部纪录片。通过全方位的新媒体宣传,让《成都气质》的名声大噪,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信息不断发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外,《成都气质》的影响力,与杨锦鳞的名人效应联系紧密。新媒体上的杨锦麟先生,不论是其个人微博还是他的团队每天推出的《天天看》《夜夜谈》节目,有着很高的人气。由杨锦麟先生出镜“主持”《成都气质》,这种新媒体名人产生的明星效应,俨然为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为我国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理论的阐述,需要现实的行动来践行。《成都气质》利用网络世界的大舞台,用新媒体打造全新的成都形象,本身就是媒体融合的大胆尝试。近年来,运用新媒体宣传城市形象不乏创新之作,其中,《成都气质》可谓集大成者。这样的形象宣传典范,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