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欠钱者变成大爷的时代,讨薪讨债想不难都难。最难缠的债主不是个人和企业,而是官字号的部门。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现在,甭说秀才了,就是少林寺的武僧,遇到职能部门欠钱,也未必就能顺溜地给讨回所欠的钱来。 近日,少林寺僧人在管委会门口扯横幅讨要欠他们的门票收入。早在2013年,少林寺起诉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拖欠近5000万门票款,称此前双方曾签协议,少林寺按每人次30元分得门票收入。嵩管委官员回应:“少林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钱?”(《南方都市报》9月24日报道) 寺庙和政府部门发生经济纠纷,官司打了快一年没结果,官方抛出一句“出家人能花多少钱”。看样子,少林寺想通过抗议、诉讼讨回协议约定的门票分成,难度还不小。这起讨债风波被舆论所关注,尴尬的不仅仅是讨债的少林寺,更是景区管委会,同时还有那些慕名而去的众多游客们。 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少林寺这个千年古庙重新焕发生机。来少林寺的人多了,寺庙不仅要赚香火钱,还要收门票。作为佛门净地,究竟是研读佛经,弘扬佛教文化,给人们提供一片精神乐园,还是变成赚钱的机器。在这方面,少林寺的声誉危机一直没有被排除。特别是少林寺要上市,公众愈发质疑寺庙究竟是商业公司还是宗教文化重镇。少林寺按照协议维权的做法固然值得肯定,但签订协议的动机、收费行为和最终的结果,无疑都有太多的“污点”。所以,作为受害者的维权行为,难免有不少的尴尬。 作为欠钱的景区管委会方,即便没有其官员那句“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钱?”已经理亏了。再冒出这句振振有词的赖账话,只能加剧这种尴尬,而不是摆脱自身的危机。寺庙按照事业单位接受政府的管理。既然是事业单位,就不该以赚钱为目的。环顾当今的中国寺庙,不收费的已经太少。少林寺只是生财有道,政府部门参与利益分成。双方都陷得太深,所以不时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就欠钱这个事情来说,不论双方最初的动机如何,政府部门既然和少林寺签约了,履行协议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考验着政府的良心和良知,也事关政府的形象。赖账不还,给法院施压,不许少林寺僧人抗议,因为与寺庙争利让政府的名誉扫地。像这样占了便宜丢了名誉的买卖,究竟是赚还是赔,显然需要仔细掂量。网友的评论,不妨听听:“人家不需要钱,但更不需要你打着人家的旗号收钱。”“既然不愿给,为什么要签协议。”“不在钱多钱少,在于是否讲规则,守信用。” 少林寺门票的经济纠纷,公众也该有所反思。对于那些高收费的宗教文化景区,自己的参观权该如何维护,不该不有所追问。不然,自己成了别人赚钱的对象,是否有点冤枉呢?如果不是少林寺的这场官司,不是少林寺僧人的讨债风波,也许公众还不知自己的钱成了这场官司之源呢。假若公众自觉抵制宗教文化单位收费的做法,少林寺也能回归佛教教义,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样的经济纠纷还会出现吗?寺庙和政府的六根不净上演的丑剧,不该再继续演下去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4/0924/04/A6SN1N5400014AED_all.html#p1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