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雪) 2014年9月19日18:00,文学与艺术学院特邀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甘绍平研究员以“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为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大家认真聆听并且踊跃提问发言。 讲座中,甘绍平研究员为同学们梳理出了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道德的种类;三是道德的三个准则。并且通过大量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明,简单易懂,使大家也对道德的涵义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讲座富有知识性、思辨性和趣味性,师生反响好, 讲座末尾,同学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困惑。甘绍平研究员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做了耐心细致的答复。
甘绍平研究院简历: 甘绍平,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哲学所伦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 近年来,他参与了有关应用伦理学的本质特征、克隆人问题、生态价值、动物权利等一系列前沿问题的讨论,是应用伦理学“程序共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向: 人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理论伦理学、 德国哲学。 主要著作: 《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传统理性哲学的终结》,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 《Die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die wichtingsten Philosophen, Werke, Schulen und Begriffe》, Darmstadt: Primus Verlag 1997, Beijing: Verlag für fremdsprachige Literatur 2011。 《Die Philosophie der objektiven Vernunft,Theorie und Denkart》,München: ARS UNA Verlag 1994。 主要论文: “当代伦理学前沿探索中的人权边界”,《中国社会科学》,2006,5,以及英文版 2007春季号。 “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6,1。 “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中国社会科学》,2003,4,以及英文版2003秋季号, 并收录美国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Winter 2007-8。 “意志自由与神经科学的挑战”,《哲学研究》,2013,8。 “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哲学研究》,2012,6。 “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11,6。 “论契约主义伦理学”,《哲学研究》,2010,3。 “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6, 英文译文载于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4,Nr.3,Sep 2009。 “论一线伦理与二线伦理”,《哲学研究》,2006,2。 “应用伦理学:民主时代的道德理论与实践”,《中国哲学年鉴2002》之年鉴专文。 “当代德性论的命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英文译文载于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5,Nr.3,Sep 2010。 “扩展性民主的道德意蕴”,《哲学研究》,2003,10。 “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哲学研究》,2002,8。 “论应用伦理学”,《哲学研究》,2001,12。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那里?”,《哲学研究》,2000,12。 “作为一种操作程序的企业伦理”,《哲学研究》,1998,12。 Menschenrechte in China.Von der Idee zur Realit琀,in: Brunozzi u.a.(Hg.):Transkulturalit琀 der Menschrenrechte, Verlag Karl Alber,2013 学术影响: 书评认为专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是一本奠基性的著作,并对科技伦理、生命伦理、政治伦 理等领域产生着持续的影响”(见《中国哲学30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书评指出专著《人权伦理学》“是学界第一次系统性地将人权置放在伦理学的视域中进行深入探讨的作 品”。“这种兼顾基础理论与应用可能的作品,并将原本表现在政治与法律上的人权概念提到哲学的向度予 以论述,实为廿一世纪一本重要的创作。”( 见《哲学与文化》月刊第422期)。 上述两部著作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