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学术研究应杜绝日丹诺夫主义

2014-7-10 12: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1|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意识形态


稍微读点的书都会发现: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在原创理论方面的贡献实在不多。这种状况,当代尤为严重。不是我们没有庞大的社会研究机构,不是我们没有可观的研究基金,不是我们缺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者,而在于有灵性、富于个性色彩研究的事务,被套用了神学的枷锁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求学术研究按照既定的步法跳舞,一方面希望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结果,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看看诺贝尔奖对我们的青睐程度,就知道这种学术管理的弊端了。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表示:“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社科院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政治纪律作为首要考核因素,在课题立项、职称评聘、干部选拔、成果评奖、经费资助等日常管理中,严格实行政治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人民日报》7月10日报道)

常言道,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学术管理,把研究和宣传混为一谈,强调学术研究的政治纪律,这样的管理思维模式,显然是日丹诺夫主义的翻版。日丹诺夫是前苏联主管意识形态的官员,他有个关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著名公式:唯物主义=正确=革命,唯心主义=错误=反动。在民智已开的时代,意识形态差别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日丹诺夫主义早已没了市场,多方面的国际化才是大势所趋。社会科学研究虽有地域性和历史继承性,但不该成为束缚学者的紧箍咒。如果抹杀了学术研究和政治宣传的区别,用政治纪律管理学术研究,相信这样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被预期出来,因为按要求定做观点、定做答案就足够了。问题在于,如果学术研究真的这么简单,管理部门又何必投入那么多资金和人力,何必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遍地开花呢?

日丹诺夫在得意的年代,他的名字被当作城市的名字,他的模样被塑成雕塑展出。随着日丹诺夫主义主义的破产,一切都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唯物主义等同于真理的金科玉律同样也成了笑话。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日丹诺夫主义被历史所抛弃,就在于其机械性,在于用权力的大棒苛求学术研究必须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向前行。这种思潮让社会科学研究过多沾染了教条化、庸俗化和宗派性倾向的色彩。如果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能汲取日丹诺夫的悲剧,给学术研究戴上意识形态的眼镜,把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等同于真理,学术就失去了研究的本义,沦为“解释学”,和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了。

学术研究应警惕日丹诺夫主义卷土重来,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秉承休谟把“是”与“应该”严格划分的传统,尊重每个学者的独立研究,让学者称为学术研究的主人而不是打工仔。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和日丹诺夫主义说再见,我们的后代在读书的时候,怕是仍然难以从自己的先辈那里汲取到多少有价值的思想营养品。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4/0710/03/A0OVGBVJ00014AED.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