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堂吉诃德式的殡葬改革注定是个闹剧

2014-5-28 13: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0|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草菅人命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愉悦了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堂吉诃德满脑子古怪念头,做事只凭个人感觉没有理性,以至于“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所以,堂吉诃德成为一个笑柄。他的所作所为与人无益,自己也饱受皮肉之苦。这样的“超级怪人”,别以为只活在文学作品中,现实生活中的堂吉诃德们,至今也没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安徽安庆强硬的殡葬改革政策公布后,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当地否认“老人自杀”与殡葬改革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5月27日,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禁止强制收缴棺木。(《新京报》5月28日报道)

不顾数千年的民俗,总喜欢给习俗贴上“封建”、“愚昧”的标签,总以为自己的想法科学无比。如此盲目的自信,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那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抱着这种“自信”的态度治理社会,出台的政策会不会荒唐可笑,很可能饱含悲剧色彩,那要看地方官员和“堂吉诃德”的相同基因有多少了。以安庆为例,全然没有汲取河南周口强行平坟的教训,甚至比周口平坟走得更远,连民藏的棺材都要收缴、砸掉。如此措施以“改革”的名义强行推进,不酿成悲剧是偶然,酿成悲剧是必然。安庆官方否认数位自杀的老人与自己的宣称的“大好政策”有关,但媒体的调查似乎推翻了安庆官方的解释。从网络舆论补充的信息看,与《新京报》记者调查结论相吻合者居多。如此说来,与民俗为敌,视民意为垃圾的殡葬改革,注定是个闹剧。进一步说,这样的所谓“改革”,不仅仅是个闹剧,而且是局部惨剧的罪魁祸首。

民俗是“文化的堡垒”。这个“堡垒”是历史形成的,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堡垒,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早该出局了。借口科学或所谓的新思维,否认民俗,恨不得从躯体上立即消灭掉它,显然要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民俗的不合理,甚至是反人性。就像食人的习俗在早期社会存在过,那是极端贫困社会的产物。一旦人类丰衣足食,这种习俗也就走到了尽头。土葬,只是殡葬之一种,其自然降解的作用不容置疑,而火葬因焚烧造成的污染也不该被掩饰。至于所谓的土葬占用耕地之说,同样回避了火葬后建墓碑要占土地的事实。农村有句俗语:没有百年的坟头。坟头在增加,也在减少。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看到增加的坟头,没有看到不断消亡的坟头,其片面的宣传恐怕难以蒙蔽公众的眼睛。

殡葬改革确实必要,关键是改什么和如何改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保护垄断性质的火葬企业的利益,为征用土地的便利,把土葬视为绊脚石,不惜酿成命案来推行。这样的殡葬改革,比堂吉诃德更具有悲剧色彩,因为堂吉诃德纯属神经错乱,造成了其个人的悲剧;我们一些地方的殡葬改革,则是夹杂着部门利益,打着造福民众的旗号,干着荒诞并野蛮的事情。如此堂吉诃德式的殡葬改革,该被依法处置才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