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给学生灌输仁政的理念,当学生问其何谓“仁”时,孔子的答案是:克己复礼为仁。抛开“复礼”的功利目的,孔子将“仁”理解为“克己”,还是蛮有先见之明的。世上之事,放纵自己的欲望容易,收拢自我的欲望太难。具体到改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口号喊了多年,真正革除的制度性弊端委实太少。以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双轨制为例,舆论批评声音久矣,而改革的步子缓慢。这几天,媒体报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按照这个条例,我国事业单位在人事、薪酬管理等方面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这个改革,尽管没有涉及公务员队伍,公众失望的声音较高,毕竟也算迈出了一大步,值得赞许。奇怪的是,新闻报道强调被改革对象的收入“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按照这个逻辑,以后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时候,显然会赋予他们更多的甜头,不然就被改革者就会不乐意。 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和养老制度参照公务员的规定。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入不敷出,以至于延迟退休成为缓解这个难题的出路之一。与企业相比,党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并不算低,后者这个庞大群体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理应遵从公平公正的原则。若财政无力给企业人员加薪,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以自掏腰包解决各自养老保险为宜。从媒体援引多位专家的观点看,事业编制人员在自负个人所缴养老保险的同时,被告知将获得加薪的消息。言外之意,诸位别担心,买养老保险的钱最终用不着你们自己掏,你们的相应“损失”,其实还是财政在买单,只不过以给你涨工资的形式弥补了。为防止事业单位人员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专家们还透风说以后你们的工资会平稳增长。如此改革思维若不改革,改革则变成交易的代名词呢? 改革是消除不公,不是内部交易,更不是让被改革者以不吃亏为底线。如果改革就是给被改革者以甜头,以此换取他们的支持,除非改革前的被改革者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其收入和福利待遇偏低,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甜头。问题在于,那样一来,改革还会有真正的阻力吗?相反,假若我们的既得利益者不能抱着克己的心态去对待改革,嘴里却天天喊着公平正义,这样的群体和叶公好龙又有多少区别呢?满嘴的改革口号,就是不能让渡自己的一点利益,哪怕是明明超额的利益。这样的只能肥己不能克己的行为,和“仁”字距离多远,想必不难计量的。 改革,要破除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的终身制,要改变的是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要革除的是他们享受的超额福利待遇,最终改变的是养懒人、闲人的现状,而非继续喂奶炖肉吃的涨薪。倘若我们的改革只能以给甜头为诱饵,还不如维持现状为好!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