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没有尊重与包容就没有舆论美德

2014-4-2 12: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28|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舆论需要美德
  记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至今还被广为流传。经典名言流传的奥秘在于:它指导的东西至今没有得到兑现,起码没得到较好地兑现。这样,稀缺性才是这些经典名言生命力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重提伏尔泰的这个名言,源于舆论争议人物胡锡进在香港演讲引发的舆论反响。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日在本港中文大学演讲时称,“环时”不是官媒,而是一份市场化报纸,该报代表内地多数民众想法,又指内地媒体和香港在发展时都应考虑现实。现场有保安戒备,有维权律师当场呛声,更有中大教授脱鞋离场,以示不满。(新华网4月2日报道)

  4月1日晚间,微博舆论场围绕胡锡进演讲、周保松教授脱鞋离场,挺胡派和倒胡派发生争论。不仅微博,不少QQ群也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媒体人的一场演讲能掀起如此大的争议,也许只有在我们这个时代才可以遇到。毕竟,我们还能听到多元的声音。如果连多元声音都无法听到的时候,这种争议也就因无风难以起浪了。要保持舆论的热度,必须给各种声音提供发言的平台和机会。仅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还不够,争议双方应该保持起码的理性才是。遗憾的是,争论双方缺乏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喜欢以盛气凌人的姿态说话,对不合意的言论扣帽子、打棍子,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也许,您的观点很正确,因论战缺乏尊重对方,无法包容异见,虽有理但失去了应有的风度。显然,这也未必明智,当然也未必可取。

  中国社会在转型,有的觉得转型速度太快,高喊减速、刹车;有的觉得转型速度太慢,呼吁加速。中国需要转型既然是共识,转型的快慢应该不是要害问题。中国的发展需要各种批评的声音,当然也应该容纳些许的赞美之言。你可以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但起码要允许人家自由发言。不论什么样的部门、人物,只允许自己自由发言,只强调自己的见解是正宗的真理,其他人的意见就是歪门邪说,就是胡扯。显然,这样的真理即便暂时货真价实,一旦时过境迁,是不是就能兼听不同声音,就能尊重对立的观点呢?不能兼听,自然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自然就没有包容;没有包容,就只能用暴力的方式维持秩序。暴力思维主导言行,舆论场的暴戾味道浓了,舆论场的生态还能健康得起来吗?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环球时报》,是否喜欢胡锡进这个人,给这份报纸一个发声的机会,给这个人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终归不是坏事。同样,不赞同胡锡进,用周保松教授那样文明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也很可贵,因为他的抗议有限度且文明。舆论场内众多的争论者,缺乏这种兼听、尊重、包容的美德,爱就爱成了偶像,恨就恨成了敌人。相信这两种行为都不是舆论的发展方向。

  兼听、尊重、包容不同的声音,又何止仅仅是舆论争议的参与者需要具备的美德呢,我们的舆论管理部门,又何尝不缺乏舆论美德的维生素呢?他们的这种“维生素”缺乏,和舆论场内的暴戾气息浓厚有无瓜葛,同样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民众来说,我们先具备这种美德,对这个国家来说也是幸事一桩。尽然如此,穷者先独善其身,待达时则兼济天下,同样难能可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