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的人,对“量贩”这个概念不该陌生。以量取胜,符合商业法则,所以量贩店遍地开花。一个领域的法则,换个空间未必照样灵验。谈论这个道理容易,在行动中不违背这个道理则难。中国即将拉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有实施“量贩式改革”的嫌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新京报》3月23日报道) 大学要分类办学,这样的改革方向没错。进行试点,也很必要。只是宣布一半的高校直接变成应用技术和职业教育学校,已经不是步子迈得快慢的问题,而是改革理念的问题。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社会的需求;改革的合法性在于恪守社会发展的规律。谈论改革,不能只强调必要性,忽视了合法性。合法性是根,必要性是叶,只看到必要就一味满足暂时的需求。那样一来,改革只能被动地跟在社会发展的屁股后面仓促赶脚。这样的改革,和医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啥区别。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赶脚式改革不但不少见,而且改革伊始就大规模铺开。所谓的量贩式改革,正是这个意思。 市场缺乏技工,缺乏应用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时注重这方面的需求没错。按照美国一些高校的做法,本科毕业后进行为期1年的职业培训,不失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好办法。毕竟,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夯实的是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方式,其培养的是终身不失业的学生;职业技术学校着眼于当下,培训的是熟练工。真正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寻找如何缩小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差距,而不能把高校直接降格为职业技术学校。这种职业教育的思路,与现代大学的办学精神相去甚远。除非把大学改名为职业学校,否则,把一半大学职业教育化,可能让中国的高等教育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在没有取得共识的时候,教育部决定把现有的一半高校变成职业技术学校。从商业的角度看,“量贩”的规模可观,可能企业也会叫好。问题在于,“量贩式改革”的风险成本必须充分考虑,一旦改革失败,或者弊大于利,谁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纵然有人表示承担责任,问题是他能承担得了吗? 改革需要懂行的人来提思路,需要严谨的论证,需要有广泛的调研,需要长时间的试点。即便如此,也该遵从高校的意见和实际,不能由教育部越俎代庖,直接拍脑袋决策;更不能用大跃进思维,一下子把中国600多所高校给扔进“改革的锅炉”里“炼钢铁”。如果执意执行,这样的改革只能培养大批的“工蚁”,而不是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中国的现代化,真的是靠这么多的“工蚁”来作为脊梁的吗? 量贩式高教改革,听起来豪迈,行动起来危险,还请缓行才是。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