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强调的发展,绝不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发展,不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成都日报》3月7日报道) 渴望发展是人的本能,这样的本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为过。至于如何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有很多,不同的路径虽然“条条大道通罗马”,都能抵达愿景的彼岸,但最佳的路径显然只属于无副作用的发展路径。就世界范围来看,不少西方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也留下一些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包括: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地区差异。我国的改革开放起步较晚,在改革序幕拉开的时候,不是没有认识到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也不是没有制定后遗症较少的发展规划方案,只是方案在实施时退居到次要位置。 估计到发展方案的后遗症,但最终缘何还是没能避免?对这个问题的诊断,比单纯谈杜绝这种后遗症更有必要。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认识到一种方案的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于接收到预警信号。问题在于,这样的“预警”过于虚拟,尤其当遇到利益取舍的时候,虚拟的“预警”可能就失灵了。“发展后遗症”困扰中国,需要各级政府重新思考究竟是要一时的经济发展还是要自然环境和民众健康的良好。尤其对于四川这样自然灾害频发、继续再度恢复重建的省份来说,如何评估普遍存在的“发展后遗症”,首先需要足够重视这类病症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规避类似的“发展后遗症”。当然,在这一点,四川部分市州已经作出表率,成都打好“熊猫牌”和“生态牌”、建设“六湖八湿地”等等,无一不是不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的最好例证。 在笔者看来,王东明的这个表态,与其说是对四川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不如说是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该想想,审慎作出各自的选择。谁能真正杜绝了“发展后遗症”,谁才能赢得历史的好评,而不是暂时的鲜花和掌声。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