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龙新电视 查看内容

2013—2014学年上龙新播报第七期

2014-1-12 11:36| 发布者: 苟云川| 查看: 833| 评论: 0|来自: 龙新电视

摘要: 制造“媒介事件”有悖职业伦理;“东升”问责博士后 博后也须被尊重;传媒解读:中国访谈类节目的新出路;更多新闻请收看“2013—2014学年上龙新播报第七期”。欢迎批评!

媒介伦理

 

制造“媒介事件”有悖职业伦理

【记者】张琦

【导语】:中国大陆知名导演张艺谋消失了,南京《东方卫报》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张艺谋,引发众多网友的转载跟帖。

【画外音】:张艺谋超生事件引起众网友热议,前些日子无锡计委称联系不上他,有网友用调侃语言发布“寻人启事”。南京《东方卫报》抓住这个热点进行新闻创新,在1126日的报纸上用头版整版篇幅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张艺谋。这则“寻人启事”,以编辑策划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值得称赞的,但这样的一个新闻创新却与媒体需要遵守的新闻伦理产生了冲突。

【结语】《东方卫报》抛却了媒体自身的特殊性,出面追问张艺谋,引发社会公众的追风,制造出“媒介事件”违背了职业伦理,有失媒体风范,媒体新闻创新应当以坚持新闻伦理为前提。

 

 

“东升”问责博士后 博后也须被尊重

【记者】张琦

【导语】南京广电网东升工作室以堂堂博士后,为什么成了老赖报道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王天旭#的事件。采访过程中媒体人员对知识分子冷嘲热讽,也并未应王天旭的要求在播出视频时打上马赛克。

【画外音】南航博士后王天旭被其导师以留校诱惑欺骗连做两期博士后供其压榨,之后导师高升调离学校,博后留校希望落空,学校逼其退出学校宿舍,博后因老婆孩子等原因拖欠不搬,被学校告到法院强制执行搬出。南京广电网东升工作室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插入视频)

    采访过程中,媒体人员言语不当,被访者明确要求打上马赛克,然而媒体并没有任何尊重被访者意愿的举动,有践踏其尊严,侮辱被访者的嫌疑。国家《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禁止制作播放载有诽谤、侮辱他人内容的节目,第四十九条罚则规定:制作、播放、向境外提供含有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内容的节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制作、播放、向境外提供,收缴其节目载体,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结语】各媒体当引以为戒,在事件报道过程中坚持媒介伦理道德。

嘉宾摔倒主播偷笑  个人功底需加强

  【记者】 伍昊

  【导语】直播节目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而在状况发生时,主持人是否能够及时应对,便是对主持人能力的最大考验。

  【正文】:115日,上海知名电视节目《新闻夜线》在直播过程中,一位嘉宾的椅子突然发生故障,嘉宾也不小心摔了人仰马翻。为了弥补这场意外,主持人依然坚持口播,编导也迅速切换画面,保证直播进行。但在随后的播报中,女主播赵雅楠口播失误,甚至忍不住笑场,最后只得以对不起向观众道歉。

      第二天,新闻夜线栏目组发出致歉声明:“昨晚《新闻夜线》直播时突发意外状况,谨向嘉宾和所有观众真诚致歉。嘉宾安好!也谢谢大家对节目的宽容!”

  【结语】事故发生后,许多网友对此持理解态度,认为很真实,并指出主持人偶尔出错也在所难免,央视也曾出现过直播时女主播打瞌睡等情况。但遇到问题时能否及时应对,是对其主持功底的基本考验。而在嘉宾摔倒后偷笑,既是对嘉宾的不尊重,又是自身基本功底不足的体现。

 

媒介管理

央视“开门”办节目    求变牵手民营机构

【记者】牟雪寒

【主持人】在电视业日渐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央视也开始一改往日孤傲的态度,放低姿态积极求变,寻求更多、更优的节目创新。近日,央视与民营制作机构的合作引人关注。央视选择与民营制作机构联姻究竟能否成为其改版创新的助推器呢?

【画外音】:在刚刚结束的央视2014年广告招标会上,《开讲啦》、《梦想星搭档》等央视新节目颇受瞩目。据了解,这一系列更接地气的新节目都是由央视和民营制作机构合作的产物。而此次央视与众民营机构联手合作成为其节目改版创新的新策略。

  与央视相比,民营制作公司具有更细致的节目创意策划和成熟的市场分析能力,这使民营制作公司在节目创意上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成为央视选择与其合作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将央视推崇主流价值观的节目,交给在市场里打拼的民营机构,能使节目视野脱离央视、更接地气。民营制作公司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以及在节目品质上的保障,也成为打动央视的地方。

 在节目运作上,央视开始在赛制、评委等方面完全放手,为民营制作公司保留更大的操作空间。这种更为开放的运作模式也为机构自身运作制度的完善、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央视与制作公司开始将“代工”的合作模式转变为“分广告”模式,让制作公司和央视能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制作公司的创造力。

【主持人】:据悉,从今年起,央视将每年拿出2亿元作为创新基金鼓励内部创新,也成为央视突破体制困局、完善创新机制的有力保证。

广告植入要确保规范化

【记者】:刘彦梅                          

【导语】:影视剧植入广告规范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各方面看,这个行业的确很难实现规范化。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虽然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是却把广告植入规范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画外音】: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播出后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剧中植入的大量广告也引起一些观众不满,有观众在网上批评说请把剧名改成《咱们广告吧》。有细心人数了数,数出了《咱们结婚吧》49个广告植入产品,片尾鸣谢的赞助单位则近80个。看来,《咱们结婚吧》的确创造了广告植入数量上的一个小小纪录。

    据了解,电视剧中植入广告,已成为行业公开的新盈利模式,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电视剧植入广告乱象丛生。微博上,有众多网友吐槽该剧植入广告。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101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针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以及广告类型作出进一步规定。限广令对于硬性广告的规定几乎滴水不漏,但对于软性的植入广告却缺乏约束力,例如,对植入广告的价格、数量、形式、效果等方面的管理并没有涉及。这就使得作为商品的影视产品在广告利益诱惑面前,很难摆出强硬的拒绝姿态。

【结语】观众是影视剧最终端的消费者,广告植入是影视行业公开的新盈利模式。要实现影视制作方、品牌方和观众三方共赢,就需要制定具体的广告植入标准,加强广告植入管理工作。

传媒名人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记者】:蒋桀俊 李昊

导语:作为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现当代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杰出领导人—范长江,他曾先后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等多种新闻界要职,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画外音:范长江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进步的知识份子的角度审视中国所遭受的经济困难和民族灾难,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以及他对新闻事业热衷进行了只身西北之行。深入战争现场,不畏艰险深入实地采访。他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忠诚党和人民的思想品格以及他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意义深远的“长江精神”。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也为后人所称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是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一个出发点。在长征时期,范长江为了深入了解长征的真相,他沿着长征路线进行考察和采访,并通过《大公报》发表了多篇通讯报道,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范长江将一身献给了新闻事业。后人用他的名字设立我国中青年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开拓新闻事业的未来。 

范长江曾经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逐步形成的丰富的新闻思想,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人们的新闻实践,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是新闻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媒资讯

“扶人遭讹”的报道模式应被抛弃

记者】汪政

【同期声】几年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长期被舆论视为见义勇为者“扶人遭讹”的一个符号,至今在我国新闻传播与舆论中反复呈现。最新的类型化例子,先有四川达州老太向三名扶人小学生讹钱,再有“一东北口音女子”在北京朝阳区某路口被一老外撞倒获赔,却被部分媒体描述成“老外扶人遭讹”。扶人遭讹”的报道严重打击社会公信和公德的人心向背,加剧现代社会的道德漠视与人际冷感。

同期声社会应当停止对扶人者和被扶者的类型化想像,更不能为了制造一切扶人者皆是助人为乐的道德幻象,而打压被扶者的合法权利主张。至于我们每个人怎么做,应当一秉天地良心,有一份自己的道德坚守。

传媒资讯

记者】汪政

【同期声】《新闻周刊》是美国三大新闻类周刊之一。创办于193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新闻周刊》已经成为一个内容广泛的全方位新闻类杂志,其涵盖范围包括了从突发新闻到深度分析的各种内容。上世纪90年代初《新闻周刊》的全球发行量达330万份,不过后来发行量持续下滑,2010年降至150万份并易手,与美国野兽日报网站合并,2012年底出版最后一期纸质刊物,随后全面变身为网络媒体,更名《全球新闻周刊》。今年8月由另一家数字媒体集团并购,新版纸质《新闻周刊》预计明年1月或2月面世。

同期声】:“我们把它看做一种奖励,一种小众产品,”《新闻周刊》总编尹波科说,出版方希望这一刊物重生第一年发行量能够达到10万份。目前,新闻周刊网站并不收费,因此复刊后的《新闻周刊》要花大力气去吸引读者购买杂志。

山西严查假冒记者敲诈勒索 抓获百余人

记者】孟雨蓓

画外音】今年10月中旬秋风行动启动以来,通过构建长效机制组织专项行动,山西省已取缔各类非法记者工作站、联络站、非法报刊社200余家,收缴各类假记者证、媒体工作证4000余件,抓获假记者100余名。

【结束语】:据了解,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皖新传媒谋求转型

记者】孟雨蓓

画外音126日晚,主营图书出版的皖新传媒发布新修订的公司章程,公司的经营范围新增了设备租赁、不动产租赁,制作、发行电视综艺、电视专题、电视剧、电视动画片等业务,透露出打算涉足电视剧领域的信号。虽然这一修订案还需要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方可正式落定,但是皖新传媒欲进军电视剧领域的思路已经很明显。

    虽然这一修订案还需要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方可正式“落定”,但是皖新传媒欲进军电视剧领域的思路已经很明显

 

中国谈话类节目新出路

谈话类节目起源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才被引进中国。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一项近30年的空白,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它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996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国访谈类节目的领航者。在《实话实说》开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全国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谈话类节目。从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谈话类节目达到200多个,约占全国电视节目总量的15%。有人提出,时下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走入一个困难时期,不仅节目数量大幅度减少,许多谈话类节目因走投无路而最终停播,现今还存在的节目也面临着在非黄金时段播出、影响力大幅下降。

以煽情而著名的央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在2000年底开播之初,选择以“挚爱人生、热爱艺术和音乐”等有同质特征的观众为目标受众群体,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演艺明星请到演播室同观众一起诉说明星路的历程探讨人生真谛。准确地把握观众的兴趣点,不仅使大量观众凝聚于此,而且吸引了大批以这些受众为目标的广告商,从而一度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但近年来有观众直呼《艺术人生》煽情倾向越来越严重,主持人朱军采取的那种“不叫你落泪绝不罢休”的煽情手法的确催下了许多嘉宾的眼泪,也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但对于观众来说,打开电视经常看到的是悲悲切切、苦大仇深,时间长了怎能不腻?

《艺术人生》正是因为一贯的煽情套路导致收视率的下降。除此之外,主持人朱军不能随机应变也让节目是去了鲜活的生趣。在遇到不熟悉朱军煽情套路的嘉宾,令他陷入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的尴尬。除了那套已经变成套路的煽情,他并没有更多随机应变的办法。

同为访谈类节目,上海东方卫视创办于2001年的《杨澜访谈录》则以高端访谈的姿态展现在观众眼前,并成为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杨澜访谈录》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访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而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栏目的终极呈现。

《杨澜访谈录》的成功,正是以精彩人物、精采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话题精彩,节目内容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是以个人的经历、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还深入探讨现象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念,思考社会和时代发生的变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嘉宾的形象与性格,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增加对嘉宾的了解。

作为新闻类谈话节目的《面对面》在1996年创办以来,经历不断的改版,最终在2002年才确立的《面对面》现在节目形式。

既然是新闻类访谈节目,“新闻”二字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面》就是侧重于展现人性,关注新闻。以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质疑”或许是《面对面》最显著的风格特色,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经常让新闻当事人不知所措。但在“质疑”的同时,《面对面》更追求“时效性”的价值元素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节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真相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同样作为访谈类节目,《面对面》与《艺术人生》和《杨澜访谈录》不同的是,它将新闻时间与新闻人物有机的结合,既有新闻看点,又有访谈人物的看点。《面对面》的访谈对象也不同于《艺术人生》与《杨澜访谈录》,它更多的是针对于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与你是否是名人,是否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无关。

中国访谈节目自1996年开始出现以来,近20年的发展历史使访谈类节目中的问题不断涌现。从功利性的角度,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愿意市场细分而失去一批受众而导致节目的定为不准,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等问题不断拷问着中国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缺乏艺术性也是访谈类节目甚至其他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比港台地区的谈话类节目,他们更强调平等、幽默、轻松、大众,更强调娱乐精神,观众作为一个群体代表参与其中,他们有着鲜明的立场,甚至可以提出反对的意见。

“谈话”作为谈话类节目的核心,最终面对的是电视观众而不是主持人。所以,开放性,参与性是谈话类节目必须具备的。从“一家论坛”到“公共论坛”,的转变或许是中国访谈节目的新出路。


【题目】:大学送礼不是歪风 多数为了表心意

【记者】:毛慧 王德友 张浩 吴小涛  20131218日星期三

 

【主持人】:圣诞节到了,送礼的季节也到了。人情往来,送礼是人之常情的事。现代社会,送礼也是一门学问(呢)?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还要关注礼物的实用性和对方的喜好,那在高校内,同学们是如何看待送礼问题的?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一个小调查。

 

【画外音】:每逢朋友生日或者过节日,送礼还是不送礼是一个需要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对送不送礼持怎样的态度呢?

 

【同期声】

 

【画外音】:通过街头随机采访(和调查统计数据)发现,会送礼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5%。但不送礼的同学表示,一般都以大家一起吃一顿饭,大家凑钱买蛋糕的方式庆祝。古人有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于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大家会选择什么价位的礼物呢?(画面:柜台结账)

 

【同期声】

 

【画外音】:通过以上访问我们不难看出,依据同学们普遍的经济实力,大家对过节或朋友生日乐于选购价值50—100不等的礼物。(画面:礼物选购)而许多同学表示,若是送父母或者长辈,则会选择价格在百元以上的礼物。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大家送礼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定的人情往来,那么同学们送礼是基于人情往来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同期声】

 

【画外音】:据调查,有约六成的同学认为送礼是表达自己心意的一种方式。但仍有四成的同学说:如果只是普通同学关系的,送礼还是基于人情往来。我们不难发现大家送礼的出发点还是根据关系远近亲疏来选择。(人来人往的画面)那么在礼物的选择上,大家是更注重实用性还是装饰观赏性呢?选择礼物的时候会不会犹豫不决?(礼物)

 

【同期声】

 

【画外音】:看来,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实用型的礼物。同学选礼物犹豫的原因都是不知道送什么好。(礼物画面)通过关于送礼问题的街头随机采访和调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现代大学生在关于送礼问题上的一些看法。不难发现,同学们都乐于采取送礼物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从而促进朋友间的友谊或是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在购买礼物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购礼物,虽然有时会犹豫不知道买什么好,但大家都会选择实用型的礼物。从这些送礼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在处理自己的生活方面都还是有比较成熟的观念。(画面:街头采访画面 黑白快放)

 

【主持人】:有自己的观念固然是好事,但这种观念会不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呢?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关于“大学生多送礼辅导员”的报道。还有大学生为送礼给辅导员而困扰过。甚至还有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给辅导员送礼要求当班干部的。(背后出报道图片)送礼表达心意这个出发点原本是好的,但是被太多带有功利心的人利用了,极易形成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太有目的性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困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