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进入雾霾时代,社会环境想脱污泥而不染,委实太难。社会环境的“雾霾”,最典型的莫过于贪腐“入常”,连幼儿园的孩子都难保个个洁身自好。至于传统的净土之地,从寺庙到高校,腐败早已不再算稀奇之事了。如果说寺庙还相对封闭,其腐败属于小圈子内部的封闭性腐败,高校虽也相对独立,但高校并不封闭,其腐败与社会腐败呈互动之势。高校腐败,媒体制造的景观是科研腐败。其实,基建项目腐败,以及看似清水衙门的招生就业腐败,远甚于科研经费的报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等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名校“招生”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高招黑幕的质疑。记者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据称,有的点招名额卖100万,换个专业需1万。(《北京晨报》12月3日报道) 大学招生部门的一个处长,竟有这么多油水。点招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百万元的灰色利益链。哪个大学都有招办,只不过名校的招办遭到的腐蚀系数更高罢了。有人看罢这个新闻,发出“腐败得令人窒息”的感慨,相信这样的感慨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点招的“市场价”被曝光,不少人在议论甚至否定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我国当代的高考制度,长期以来被教育主管部门垄断,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自主权过小,不利于高校的自主发展。自主招生,让高校恢复某个方面的自治,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人大招生腐败案,曝出了自主招生的黑幕,应当引起警惕和反思没错,但若就此否定自主招生的改革方向,未免有点矫枉过正。 改革从来不能孤立进行。自主招生也是如此。自主招生的规则要合理,过程要透明,监督要到位,招生的权利应在教学机构而不是招生部门。招生部门,应该只是履行程序,不能直接干预招生。毕竟,招生是给教学部门找人,教学部门最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有潜在的培养价值。即便由教学部门主导,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地方,这就是所有参与招生的人,其职业道德水准不能不及格。如果职业道德水平差了,制度再合理,过程的“透明”可能被扭曲。这样,程序正义照样无法避免招生腐败。或者说,这样的“透明”,不过是阳光下的黑幕地带,只有内部人员最为清楚。 现在的情况是,高校的招生机构权力过大,教学部门参与自主招生的人员,道德水准同样令人担忧。这样,自主招生成了牟取暴利的手段。去年,一位熟人告诉我,他所在的高校有外地学校招生,面试老师开价一个学生一万元的好处费。虽然这位朋友鄙视这样的招生行为,但也无可奈何。 制度是人立的,制度再好也要靠人来执行。现在的许多行业许多事情没有规则,当然也就无所谓道德。没有道德,也就无所谓廉洁和透明了。尤其当“自主招生招人不是目的,收钱才是动机”的时候,自主招生制度被人为地扭曲了。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