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蒂落,原本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次序颠倒,瓜未熟,蒂先落,敢问谁愿意主动品尝这样的生瓜呢?人事亦然。轰动性的事件,表象先到,结论(真相)通常需要耽搁一点时间才能与公众见面。倘若一个事件还在尘埃乍起之时,结论已从几路匆匆“赶来”。早到的“结论”意欲何为,确实是个问题。
北京西城区政府将组织调查组介入“父亲陪9岁女童练摊遭围殴”事件。7月27日,对于网上称其“利用孩子炒作城管暴力执法”的说法,田先生予以否认。就网络上出现“田先生实现预谋策划,并联系好媒体埋伏”的质疑,田先生表示愿意和质疑者当面对质,“这些全部是造谣。”(《新京报》7月29日报道) 父亲希望孩子了解社会,陪伴孩子出来练摊。这样的事例,并非田先生的独创。至少在20多年前,我就见过有家长鼓励孩子暑假去摆摊卖金鱼。那个时候,摆摊的人觉得干这个活儿有点“丢人”;如今不同了,私自摆摊已经上升到“违法”的高度。田先生及其女儿的遭遇,就是这种“违法”付出的代价。 始发地政府不是首先关心9岁女孩的心灵创伤,不是先调查才发言,而是在其官方微博上声称自己的城管队员数人受伤,有人在炒作城管暴力。真正的结论,应该以事实为准绳。从今天的新闻看,好像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是带孩子练摊的那位父亲,没见到城管队员去医院的信息。如果城管队员挨打,不是旁观者协助练摊父女群殴城管队员,就是挨打的田先生武功高强,以一当十,才让执法队伍“众不敌寡”,多人受伤…… 有趣的是,北京西城的官方“结论”得出后,才宣布成立调查组,并且没有按时兑付披露真相的诺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明明还没调查,结论缘何抢了头彩,赶在调查前匆匆发布,如果不是预设自己正确,如果本着对事实负责的态度,至于闹这么大的笑话吗? 官方的“结论”早产,已经够荒唐了。民间舆论忽然冒出的“结论”,更让人觉得可疑。微博上,有自称目击者的人发帖,说行凶的是田先生和他9岁的女儿;有名博主信誓旦旦田先生是《新京报》副总编辑,因为报道这个新闻的是《新京报》;借口《新京报》和南方报系有血缘关系,南方报系是西方势力支持的媒体,于是得出田先生是碰瓷,故意给西城城管下的套。媒体布局设套的言论一出,微博舆论对新闻媒体极尽侮辱之能事。这样的“想象性调查结论”,和官方第一时间发布的“结论”——媒体炒作城管暴力——配合默契,舆论进而被误导,伪真相洋洋得意,相信不少人对《新京报》狠狠地恨了一把。 官方一边说还没有调查结果,一边先谴责田先生是炒作;微博的舆论旗手煞有其事地咬定田先生是《新京报》领导,进而贬低这份报纸甚至中国新闻界。如此早产的“结论”能掀起巨浪,如果纯属自然现象,无人为组织,反倒是中国舆论之幸事;如果是有人为“引导舆论”而舆论引导,不惜颠倒黑白,则这样的舆论颇值得警惕。问题在于,类似的舆论事件正在成为中国当下舆论之常态。如此下去,中国许多大是大非的事件真相,面临被指鹿为马的可能。这样的现实,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耻辱。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