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后,由于公众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转型的多种力量,我国新闻评论得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各大报纸纷纷开设评论专栏,《环球时报》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一份国际性报纸,承担着宣传的任务,这使它的社评读来给人极强的主观性,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受到一些好评和鼓励的同时,也遭受了各界很多学者的批评甚至谩骂,不少人认为环球时报的社评太过于主观,因此将其戴上了“民族主义”“左派”的帽子,笔者对《环球时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社评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环球时报》社评在语言,内容以及结构框架上的特点,目的是了解此份报纸是否真的那样“民族主义”与“左派”,如果真的像一些人士说的那样,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它的主观又是否与客观相符?最后笔者就对《环球时报》研究的结论对此报提出了一些建议,目的是消除一些人士对《环球时报》社评的极端评论,并希望此报纸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环球时报 社评 2012年 主观性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