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换个角度审视海天盛筵现象

2013-4-11 09:39|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296| 评论: 2|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当务之急在于帮助商业交际走出“海天盛筵”的阴影,培育商业交际的良性土壤,比单纯的道德批判和当作桃色新闻围观,更有现实意义。
这几天,“海天盛筵”火了。本来是顶级商业人士的交际活动,因遭遇桃色传闻,以及由此展开的舆论道德审判,让不少参与这场聚会的男男女女主动变成了“余则成”,暂时潜伏起来,以免引火烧身。

纵观舆论对“海天盛筵”的报道和评论,聚焦于其中的情色交际,然后是道德的拷问。参见此次“海天盛筵”者,毫无疑问全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传闻若属实,他们遭遇的舆论压力,相信会给这些富豪和明星上了一场很好的行为伦理课,让他们知道行为出格所将付出的代价。

舆论关注的“海天盛筵”,更多是一个事件。倘若讨论仅仅局限于作为事件性质的“海天盛筵”,未免有点简单化了。在我看来,应把“海天盛筵”作为一种现象来分析。

社会是人与人的结盟。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部落化的人,平时并不在一个空间里工作、生活。这样,人际交往必然需要特定的场合,为不同层次交际圈的人提供相应的交际舞台。资本的国际化,商业交往也出现分野。海天盛筵,不过是顶级商业人士交际的一种形式。认识到这一点,就该明白,我们不能因为情色文化渗透到商业活动,全盘否认像“海天盛筵”这样的高端商业交际活动。“海天盛筵”的交际主角之间,未必相当熟悉,他们的交际需要某种媒介来牵线搭桥,促进活动的效果。遗憾的是,“海天盛筵”把一些女艺人当作了“媒介”,把某种交易当作了所谓高端商业交际的标识。应该说,“海天盛筵”剑走偏锋,最终触及了商业伦理的底线,进而作茧自缚。这是海天盛筵主办方和涉事人应当反思的地方。

舆论在批评“海天盛筵”桃色传闻的同时,是否应思考一下:中国的经济要发展,企业家之间需要增进交往,只有交往才可以增加行业合作的机会。问题在于,谁来牵线搭桥,组织顶级商业人士开展交流。我们的大学不该袖手旁观。企业家通过到学校短期“充电”,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这何尝不是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也许我们的大学看到的只是EMBA之类的学历教育,看到的是如何让自己有利可图,没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到顶级商业人士社会交际的社会价值。这样的商机,首先被鸿洲集团发现了。该集团模仿法国里维埃拉的盛会活动,在2010ian策划了海天盛筵活动。用商业模式操作商业交际,与其说成就了“海天盛筵”活动,不如说让海天盛筵走上了险路,主办方用最原始、最刺激的方式招徕客人。在海天盛筵这个交际圈里,用李普曼的话说,参与者的地位相对明确,商人和明星之间因为人多,哪怕是违背良俗的交往也往往“是没有障碍的,每个个人都会迅速被接受,规矩都是现成的,谁也不会尴尬”。只是这样的低层级的交流,毁掉海天盛筵的名声,不过是个时间的早晚问题。

社会需要交往,不同层次的人都需要交往。“海天盛筵”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如何培育公民的交际平台,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社会交际,不同圈子的社会交际究竟谁来模仿谁,以及该如何模仿。现在,“海天盛筵”模仿法国,只是模仿了人家的不良的地方。或者说,模仿错了“惯例的亮点”。

可见,当务之急在于帮助商业交际走出“海天盛筵”的阴影,培育商业交际的良性土壤,比单纯的道德批判和当作桃色新闻围观,更有现实意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刘海明 2013-4-11 09:40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3-04/3819956.html
引用 刘海明 2013-4-11 09:40
刘海明:“海天盛筵”,谁该反省?
2013-04-11 07:31环球时报
23
字号:TT
  这几天,“海天盛筵”火了。一场顶级商业人士的交际活动,因遭遇不雅传闻,引发舆论浪潮的道德审判。

  如果传闻属实,当前的舆论压力相信已给这些富人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行为伦理课,让他们知道行为出格将付出代价。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情色文化渗透到商业活动,就全盘否定像“海天盛筵”这样的高端商业交际活动。人际交往需要特定的场合,不同层次的人需要各自的交际舞台。当前资本的国际化和国内消费层次的分化也促使商业交往呈现分野。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顶级商业人士之间未必相当熟悉,他们的交际需要某种媒介来牵线搭桥,这些都无可厚非。


  这样的商机,首先被鸿洲集团发现了。该集团模仿法国里维埃拉的盛会活动,策划了海天盛筵活动。主办方用最原始、最刺激的方式招徕客人。在海天盛筵这个交际圈里,用法国人的话说,参与者地位相对明确,商人和明星之间因为人多,哪怕是违背良俗的交往也往往是没有障碍的,每个个人都会迅速被“盛筵”接受,规矩都是现成的,谁也不会尴尬。

  这些年,中国在商业和娱乐模式上引进了不少西方的原创形式,像超级女声、开心词典什么的,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那么,让中国富人“过一回法国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海天盛筵”的主办方和涉事人可能就是这样想的。

  要说中国人没有仇富心理是不可能的。跑车、游艇、私人飞机、10亿元级的成交额,被称作“中国最全奢侈生活方式展”的“海天盛筵”,对于中国大多数为一日三餐奔波的草根们当然是视觉更是心理上的剧烈冲击。更重要的是,中国毕竟不是发达的法国,中国的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名之后,中国还有很多吃不上饭、用不上水的村子,而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刚刚提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八项规定”。在这个时候,组织中国富人们“过一回法国人的生活”,至少是忽视国情的自私之举。

  更何况,中国富人们要过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法国人”。不断曝光的信息表明,与女艺人的交易已经被公然列为“高端商业交际的标识”,以这样的低层级行为,毁掉海天盛筵的“高端”名声,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实际上,“海天盛筵”2010年就进行了第一届,但当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当时参会的富人们还相对低调,二是当时微博等信息传输手段不如今天这样发达,媒体和网民监督和批评社会生活远不如今天这样自觉和积极。

  “海天盛筵”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如何培育公民的交际平台,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社会交际,中国各种社会圈子的交际究竟应该模仿谁?显然,培育商业交际的良性土壤,比单纯的道德批判和当作桃色新闻围观,更有现实意义。而商业交际的良性土壤,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整体社会氛围而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海天盛筵”遭遇舆论批评的现象,是一个积极信号,它表明,中国社会健康、节俭、符合伦理的生活方式仍然牢牢占据道德和舆论高地。▲(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

查看全部评论(2)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