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供给和消费,成为当代社会日常化的内容。公众离不开媒体,在于媒体能满足他们对信息需求的“一日三餐”。新闻报道提供的信息,和历史学家以及预言家不同:历史学家力图为读者还原过去的社会图景,预言家则力度把握未来,带领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参观他们眼中的未来世界。记者则不同,他们采写的新闻只能描写最新的事情。新闻如鲜鱼,报道的内容若是陈年旧事,若非解密性质的报道,则违背了新闻规律;同样,新闻报道也不是科幻作品,可以展望未来。立足今天,话说今天,才是新闻工作的要义。 有些媒体,错把怀旧当新闻,顺便还不忘仰望星空,展望未来。这样的新闻,看似时尚,实则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即便偶尔为之,也应慎之又慎。如果成批量生产,尤其应当警惕。 全国“两会”即将画上句号,新的中央领导班子正式组建完毕。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媒体关注并重点报道这个历史性事件,既满足公众的知晓欲,又为历史积累了一手素材,可谓功不可没。奇怪的是,个别媒体不是报道正在进行的事件,不是解读事件,反而一头扎进历史故纸堆,寻找领导人过去的工作琐事和只言片语,不惜字墨,长篇报道。这样的报道,虽然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却是地道的宣传稿。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媒体不是不能宣传,只是请标明是新闻稿还是宣传稿,以尊重读者。以新闻“特稿”的名义连篇累牍报道多个领导人的过去,新闻媒体广为发布,这样的媒体若不是奉命行事,难免给人以“抬轿子”的嫌疑。 转变新闻报道的文风,正改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看法。这个势头很好,关键看能坚持多久。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新闻报道有新闻报道的规律,遵循规律办事,收到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差。违反规律,把宣传披上新闻的外衣,也许能得到有司的赞赏,但失去的则是民心,是在帮倒忙。报道新当选领导人的逸闻趣事,报道的可读性倒是有了,只是丧失了新闻的时效性,而这才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用“回忆+展望”的手法做新闻,过于追求新闻的政治性,这样的文风沿袭了几十年,最终让新闻变得不伦不类,最终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新闻报道忌讳用“回忆+展望”的手法来写作。毕竟,新闻不是历史,不宜用怀旧的笔法,佐证未来的正确;新闻也不是气象预报,用未来时展望未来。新闻只客观叙述今天的事。作为新闻媒体,必须恪守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坚持基本的伦理原则,在最新的社会变化上做功课,对今天的事件感兴趣,对你的受众负责任,而不是甘当轿夫,谁有权有势就挖掘谁的逸闻趣事。倘若新闻可以炒作旧闻,读者不必看报纸和电视了。假若公众对今日事的兴趣甚于对往事的关注,希望我们的媒体守土有责,去记录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否则,时间倒置的新闻报道,徒留笑柄而已。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3/0317/00/8Q4JBEUO0001124J.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