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国人来说,每年的春运,不亚于参加“全民运动会”,耗时耗力不说,还徒添不少烦恼。有时候,一票难求,比车站和车厢拥挤更为恼火。每到这个时节,乘客变作“怨妇”,转而指责铁道路,也就不足为奇。抱怨只是发泄的必要方式,建设性的批评更具价值。铁路引入民间资本,采取多元经营的方式,解决一票难的建议,虽然年年都有,但官方未见回应。 1月21日的《环球时报》社评称:“铁路私有化”这样的主意根本不值得做技术层面的探讨,这是一些人为吸引眼球找来的话茬,是为了“斗争”空喊的口号。因为铁路不仅仅是“生意”,春节回家还是中国人的“人权”。这个超难的平衡只能由国家去把握,把这个权力交给私营者,就是中国今天国情下铁路事业的自杀。 在改革开放前,公私的概念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相当敏感。自小平同志说,私有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后,“私有”概念逐渐去意识形态化。以民航业为例,以前由国家独家经营,现在民营航空公司参与民航事业,降低了机票,促进了民航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假如中国民航至今仍奉行垄断经营政策,民航规模若达不到今天的水平,国有民航公司的机票拒绝打折,不知春运期间,铁路部门的压力是大了还是小了。民营资本参与民航竞争,在没有改变中国民航国有公司居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多赢,是该感谢中国民航事业的垄断体制呢,还是该感谢打破了中国民航事业的垄断体制,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既然如此,中国铁路事业缘何不能向民航学习,敞开胸怀,主动引入民营资本,租用现有线路,允许民企参与铁路运营竞争?铁道部也承认,一票难求,根源在于运力不足。运力不足,显然与财政资金投入不够相关。铁路建设全部由财政投资,优势和劣势兼有。财政经费有限,给铁路投入多了,纯事业性质的行业,如教育,对财政的依赖程度显然高于铁路事业。毕竟,铁路是买卖性质的生意,国家垄断经营的利弊,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如今的中国,打破铁路垄断经营,于国于铁道部于民企于民,都是有利而不是相反。至于把引入民间资本经营铁路,误读成“铁路私有化”,未免过于牵强了。铁路基础建设是国家投资的,民营资本必须租用铁道部的线路,租用现有的车站,他们能做到的就是购买自己的列车,增加列车数量。至于有人担心民营资本参加铁路经营后,火车票价格会上涨,理由是“交给私人经营将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票价也将会更高”。这种担忧,实在是对商业竞争的误读。中国民航业的实践已经证明,机票价格非但没有涨,反而降下去了。可见,把民营资本进入铁路运输竞争当作洪水猛兽,表明持这种观点的人患了“体制依赖症”,对民营资本至今还抱着某种天然的不信任,甚至是敌意。“铁路私有化”的观点,就是这样出笼的。即便国家主动将铁路运输私有化,想必中国铁路也到不了“自杀”的程度。诚如网友所说:铁路私有化就能让国家崩溃?那西方很多国家不早就崩溃了? 财政投资额度受限,铁道部运力很难短期自我明显改观。适时引入民营资本参与铁路运输,车票多了,票不难求了,车票逆势上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担忧竞争体制会导致中国铁路事业自杀,未免过于杞人忧天了。 新闻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3-01/3561527.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