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那英原唱的《雾里看花》很流行,唱歌的和听歌的,将雾气当作了朦胧美。许是现代人承继了叶公好龙的传统,及至真的遭遇雾锁都市时,才猛然醒悟,朦胧美只存在诗意世界,不适合现实生活。 新年第2个周末,中东部都陷入严重雾霾。与此同时,全国出现了大范围、极其严重的污染过程。1月12日晚,污染已扩散至沿海地区。东三省,新疆,华北平原,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均呈现出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新京报》1月13日报道) 几天来,多地PM2.5爆表,电视、微博上,到处谈论雾霾天气。以前,没有PM2.5数据作参考,人们只能肉感雾霾天气的不爽;现在PM2.5数值披露制度化,人们可以实时查询空气质量变动情况。监测数据在让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重要性的同时,开始关注自己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状况,而雾霾天气则让环境保护成为舆论焦点。 面对糟糕的空气质量,有人担忧,有人抱怨,也有人在反思,职能部门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空气污染应急方案。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不见职能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倒是电视新闻反复提醒观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出门,要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的呼入量。如果没有空气污染紧急预案,是不是环保部门失职?在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数年后,怎么可能偏偏遗漏了雾霾天气的紧急应对? 从历史的角度看,应急预案并非什么新发明。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就有“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的句子。成语“不时之需”,即由此演化而来。比不时之需更早的,是古时灾年官府的祈雨活动。人类无法战胜自然灾害,被动地应对灾害总可以吧?有趣的是,遇到旱灾和涝灾,地方行政长官除亲自主持祈雨等仪式外,还会检讨自己的过失,以抚慰民心。现代社会,当然不需要被动、牵强联系的“应急传统”。但是,只从一个侧面告诉职能部门,自然灾害虽然是天灾,却未必没有人祸的因素,率先检讨自己工作的失职,主动出面应对,当是政府部门的分内职责。 在科技已经发达的今天,面对雾霾天气,气象部门只能解释,媒体只能被动提醒人们如何消极应对,以至于网友以调侃的语言提醒大家“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网友的冷嘲热讽,各级政府应心怀歉意,切实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连续的雾霾天气。重视GDP速度没错,前提是GDP是看得见的数字,与GDP形影相随的隐患有哪些,能不能最大限度降低这些隐患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隐患,无疑都是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反复论证并预备好应方案。否则,遇到问题,临时抱下佛脚,行为固然感人,殊不知感人的行为还可以包含了渎职和过失。 应对雾霾天气,不是抱怨汽车尾气和供暖烧煤,发达国家的汽车也不少,可能也供暖,他们如何保证PM2.5合格的,这才是我们最需要了解和借鉴的。以前,我们常说,中国的发展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连这样的口号也难觅了,遇到空气重度污染,现代化都市的民众还得重复老祖先的做法,被动地祈风盼雪,期冀以此摆脱危机。像这样靠刮大风下大雨雪驱赶空气污染,不该是现代社会、责任政府的应急方式。希望此番雾霾天气,能提升政府空气治理方面的应急能力,能促成空气污染应急预案的诞生。果真如此,数天的肺部遭罪,也算值得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3/0113/02/8L2K9DD700014AED.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