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跨国高考为何遭遇“滑铁卢”?

2012-10-28 13: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2| 评论: 1|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如果今天中国的学生也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知多少人会忐忑不安,立即正告我们的学生:要相信……,不能动摇某种信念。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是反动的源泉,是训练反叛的工具 ...
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指其他国家的教育向中国教育看齐,而是中国教育向世界看齐。检验中国教育国际化的程度,要看我们的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能力。抛开语言的差异,同样的考试,考试成绩整体的对比,不失为评判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准。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以擅长考试著称。事实果真如此吗?

10月27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教育专家夏谷鸣指出,中国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北京青年报》10月28日报道)

也许有人会说,过低的及格线,只能表明中国考生不适应“美国高考”。假设这个断言站得住脚,意味着“美国高考”成为中国考生“滑铁卢”属于孤例。言外之意,中国考生参加欧洲的高考,不至于遭致惨败。数年前,法国高考语文试卷在网上流传。三道宏观论述题,所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哲学、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书不读一定数量,怕是难以答好这份试卷的。也许有人会说,那是西方国家的考试。换成港澳台地区的高考,大陆考生的情况能彻底改观吗?未必。前几年,台湾地区高校的高考语文试卷流传后,内地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包括拿到博士学位的,也感叹试卷对自己有难度。如果说西方的高考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对岸的高考偏重测试考生的基本功。宏观和微观的都不占优势,就该反思中国的中学教育了。

夏谷鸣先生认为缺乏批判性思维,造成了中国考生跨国高考的“滑铁卢”。批判性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人体的维生素,量可以不大,却非常关键。这种思维方式的阙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不是增补一个讲座或者开设一门课能解决的。这种思维,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对立。我们的教育理念,受可知论的支配,从小灌输给学生的是可知论产品。不用你多虑,不劳你耗神,直接接收一种现场的观点即可。可知+盲从,把学生对外界的刺激性反应能力给阉割了,把孩子的怀疑精神给阉割了。这种教育,用慷慨赠送嗟来之食的方式,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独立搜集信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不亚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只要遵照执行即可。信赖、依赖他人制定的“答案”,最终让中国学生的思维退化,变成了没有独立判断力、没有独立价值观的考试机器。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如果今天中国的学生也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知多少人会忐忑不安,立即正告我们的学生:要相信……,不能动摇某种信念。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是反动的源泉,是训练反叛的工具,是维稳的大敌。

教育的职责在于树人。树人,不是培育考试机器,也不能损害学生的大脑,包括损害他们的思维方式。尊重个性,是马克思极力赞美的。个性有天赋的因素在内,更多则是对不信任的假设思辨后的产物。拒绝片面灌输可知论,凡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思考需要相应的知识,逼着他们去接触、去分析,这种教育才是中国考生远离“滑铁卢”、自由游走世界的支撑力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雷嘉焜 2012-11-9 10:51
批判性思维是反动的源泉,是训练反叛的工具,是维稳的大敌。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