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意义模糊的词。语义模糊,造成了理解方面的困难,对煽情者则如获至宝。民主、正义和爱国之类的词语,就很具代表性。尤其在民族矛盾冲突激烈之时,这类词往往骤然升温。钓鱼岛之争,中日两国的民间,均出现一批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以爱国者自居的人士。以打砸烧表达爱国情绪者,则多是继承了纳粹基因的国度。在这样的国度里,因为爱国启蒙教育长期变味,爱国最终演绎成施暴,也就无需大惊小怪了。
国内15日全面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至少有52个城市大批市民响应网上号召上街,其中重庆、长沙等地人数达到数千人,北京更猛增至二万人以上。长沙、成都、东莞的日资商场平和堂遭打砸,部分商品遭哄抢。青岛部分示威者割破玻璃闯入吉之岛商店,破坏设备和抢掠。(《北京晨报》9月16日报道) 国家是什么,现代国家如何定义,国与民的关系为何,国与土的关系怎么理解,政府和民众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责权如何界定,媒体该在这些非共识中保持独立与客观,爱国与暴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爱国与文明的联系有哪些,爱国与法律的关系有无规定,种种这些,显然是爱国入门教育的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我们的爱国教育不能先正确启蒙国民,这样的“爱国教育”不亚于买下一颗颗非定时炸弹。具体引爆的时间,要看民族矛盾和国际领土纠纷发生在什么时候。抵制家乐福、抵制日货、打砸中国公民的日本产品,早已不止一次发生。如果爱国启蒙教育不及时补上这一课,相信打砸烧式的“爱国暴行”,依然处于进行时态。 爱国的内涵,包括了 公民的批评权利,包括了公民的建议权,也包括公民用行为表达不满的权利。这些权利,不是语言的暴力,动辄扬言要杀绝某个民族的人;不是仇屋及乌,用暴力手段破坏同胞财物;不是媒体用非理性报道方式,推波助澜,制造社会混乱;不是公职人员假借职务之便,对他人购买的别国产品大开杀戒。网传西安某派出所长参与打砸日货行为,至今没有见当事人出来辟谣,也未见公检法司机关及时、有效制止当众滋事的“义和拳”式爱国。不知人们可曾想过:权力机关的纵容也是一种特殊的暗示和教育手段,唆使更多暴力形式的祸国行为贴着保钓、爱国的标签招摇过市,制造更大麻烦。 爱国固然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和表达,正因为爱国表达的情绪特征,因而更需要进行科学的启蒙。爱国首先是对祸国现象的批评勇气,其次是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利,再次是在重大争端事件中对政府决策失误的抗议,最后才是谴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权利。不论哪一种,前提必须是基于法律许可的范围,超出法律和道德规定的爱国,最终只能是纳粹的变种,值得警惕。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德国暴民对犹太商铺的打砸抢,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和29间百货公司被捣毁焚烧,91名犹太人死亡,这起“水晶之夜”事件,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陷入战争的泥潭,最终祸及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是不是该把这个悲剧作为爱国启蒙教育的教科书? 爱国表达变成打砸烧,反映出的是我国当前的人文危机。暴徒,没有思想的动物。暴力式爱国,将人从文明打回野蛮的原型,这是莫大的新国耻。若问这种危机是如何练成的,不妨看看每晚电视台播出的抗日电视剧。这些教唆仇日的电视连续剧常年播放,无形中制造了多少无端仇日的暴徒。领土纠纷,本是政府间的事务,谈判也好,开战也罢,只是不要轻易绑架百姓。当然,被洗脑的民众,最终也可能绑架政府。究竟谁自食其果,相信并不难回答。 补好爱国教育启蒙课,当下正是好时候。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