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报道两会,记者也是在赶考

2012-5-8 00: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9| 评论: 4|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2012-03-05

摘要:   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说,参加全国“两会”无疑是一次赶考。提案议案的水准,衡量着他们履行职责水准的高低。“两会”何尝不是新闻单位的年度盛会。这样的盛会,新闻同行竞争相当激烈。如何报道好“两会”, ...

  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说,参加全国“两会”无疑是一次赶考。提案议案的水准,衡量着他们履行职责水准的高低。“两会”何尝不是新闻单位的年度盛会。这样的盛会,新闻同行竞争相当激烈。如何报道好“两会”,做到报道的真实全面客观,把两会的精华传播给全世界,显然是每个参加“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赴会前就应充分考虑的问题。遗憾的是,近年来,“两会”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连新闻外行都已经不再满足于看热闹,在微博上批评两会报道质量不高的声音渐多,不知两会记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北京报道“两会”之时,和代表委员一样,也是在“赶考”。

  报道“两会”,考核记者的内容有哪些?在笔者看来,考的是其新闻价值取向新闻采访能力和责任感。

  “两会”报道对象报道内容的选择,反映出的是新闻记者及其所在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新闻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在从不间歇地产生,信息无处不在。信息不等于新闻,只有那些具备公共认知价值的即时性信息,才能成为新闻传播的对象。不可否认,“两会”是新闻富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两会”信息都可以被缔构为新闻。“两会”报道的追星潮,至今未见好转;对于视觉符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两会”议题的关注。几千名代表委员,负责任的提案和议案是新闻,不负责任的提案和议案也是新闻;民众关心的事情是新闻,代表委员的衣食住行可以是新闻,但只是含金量较低的新闻。只要看看每家媒体的“两会”报道内容,其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报道“两会”,也考验着记者的新闻采访能力。相信每家媒体选派的上会记者,业务能力在单位一流,但这并不能证明其“两会”新闻采访同样一流。3月4日,新浪微博上有新闻同行在交流采访心得,不少人围着代表委员采访半天,别人走了,留下一群记者在相互打听:刚才这个人是谁啊?连被采访对象都不清楚,连别人的名字和职业都不打听清楚,能提问出有价值的话题,我很是怀疑。真正优秀的记者,会问,更要会看,并且善于寻找看点。人民大会堂外面停放的车辆,不少车辆没熄火,可能与北京的气温低有关,司机在车内等着保暖,外国大使馆的车辆,车内坐着司机,大都熄了火。能捕捉到这类信息的记者不知有几个,但这告诉我们:会场内有新闻,会场外同样有新闻,在会场内或门口扎堆,不如到会场附近寻找新闻。采访内容要独家,需要记者设计好针对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提纲,不宜扎堆更不可围堵。3月5日的报道说,记者围追李肇星,连会场的水杯都碰倒了。如此“围追”,是“两会”新闻源匮乏,还是记者缺乏真正的采访能力,还真是个问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的政治圆桌会议,关系到国家发展的走向,关系到民众诉求能否实现。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有责任有义务带着民生民声去做报道,这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强与弱。责任意识强烈的记者,会动脑筋去设计提纲,会用眼睛寻找新闻点,会用嘴巴去代表受众提问,也有勇气去追问敏感话题。名记者不是天生的,不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

  希望今年的“两会”报道,记者能赶考出个好结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2-5-8 00:30
2012年3月7日《劳动午报》,转载《环球时报》http://www.ldwb.com.cn/template/23/file.jsp?aid=112754
引用 admin 2012-5-8 00:28
2012年3月7日《郑州日报》http://news.163.com/12/0309/01/7S48O9QN00014AED.html
引用 admin 2012-5-8 00:26
《新闻战线》2012年第4期。
引用 admin 2012-5-8 00:26
2012年3月6日《环球时报》
2012年3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http://www.chinaxwcb.com/2012-03/07/content_238890.htm

查看全部评论(4)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