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龙新时报 查看内容

2011年下龙新时报第三期(总第19期)(印刷版,第11期)

2011-10-28 2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36| 评论: 7|来自: 第三小组

摘要: 《龙新时报》第11期印刷版.pdf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谢鹏飞 2011-10-31 22:39
本期选题“找茬”意味较明显,放弃了很多校园活动的报道,因此导致了第一版消息量较少:选择头条时很费周折,用了不是消息的报道做头条,第一次“吃螃蟹”困难很多,压力很大,风险系数很高;选择第二版专题,旨在契合本报理念,个人觉得深度和角度还不够,关于经管学院教授否定我们选题的意见,见仁见智,希望持各种意见的人都能有所表达,没刊登其语录实为排版不便;评论版作者文章没做删减,四篇文章无法排好版,这版就作为前车之鉴吧;副刊个人感觉良好。
排版时没注重细节,显得报纸不够专业;那排版老师说,学新闻的人为何不自己排版,还得拿去麻烦她。内心很惭愧!
组员很辛苦!当然,请打酱油的同学排好队
引用 蒋伊晋 2011-10-29 23:34
游老师在前面两期就提到了版式问题,这里石老师也提到了。建议下次注意栏对齐,这样报纸整体看起来会清爽很多。
引用 苟晋 2011-10-29 21:25
当初做第二版专题的时候,我去找了经管学院的李富田教授,他说我们的第二版“校园商业化”这个题目根本就是不能存在的,于是改了好多,初稿和现在的完全是两个样子,不合理的措辞都删了
引用 admin 2011-10-29 21:05
左手斋  21:00:04
再次感谢,已经转发
左手斋  21:01:17
点评是实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后还得劳驾兄弟。
石念军  21:02:22
是这么回事,用心去做是一回事,总结是一回事,跟我现在做报道一样,也是时常需要总结
学习、提高。
引用 admin 2011-10-29 21:01
石念军  20:57:26
对于报纸定位的个人建议:校园内,如何办好学生报?
首先,这张报纸是新闻系办的学生报,但读者不应该只是新闻系学生。因此,个人觉得有必要调整一下报纸版面资源的比重分配。比如,一份四个版的报纸,以一个整版来刊登四篇千字评论,是否合适?我觉得,不太合适。这当然是好的锻炼机会,但评论从来都是短小精悍更为重要。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压缩评论的版面,更重要的是要拒绝这种长篇大论。以我们齐鲁晚报的评论版为例,原则上800字,社论可1000字。同时可增加校园评论,对校园事件、现象的评论,拉近贴近性。信息量上,增加与学生学习、就业、校园生活有关的新闻。
石念军  20:58:43
最难的是,你一开始就带领孩子们以专业主义精神办报,这是难能可贵的。很多媒体记者,干了多少年也不知专业主义为何物,遑论职业精神。
一己之见,供刘老师参考。
引用 admin 2011-10-29 20:59
以上是齐鲁晚报记者石念军老师的点评。感谢了。
引用 admin 2011-10-29 20:57
石念军  20:47:00
1、这是一份个性鲜明的报纸。领袖决定团队性格,我直观的感觉是,刘老师赋予了这张报纸鲜明的特点:以观点性取长。
2、客观、专业的立场。这份略显单薄的报纸中,监督性报道占据了重要位置。站在校园最大主体--学生的立场上客观观察、秉笔直书,体现了新闻专业办报,办“校园学生报”的良好定位,而不是一味奉承学校,便成一块赞美的阵地。在我看来在,这种专业主义的培训将是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最大的收获,但由此也不难想象,你个人同样会因此受到某种压力。
石念军  20:52:02
这是很令我赞赏的一面。但我感觉,在细节上有些问题,还可以改进。
1、版式。我不会做版,但我感觉目前的版式略乱,应还可以提升。具体分栏,似乎也可调整。
2、标题字体及字号。
3、报眉编辑署名和时间标注的位置,不宜忽左忽右。
4、还有更为细节的,比如头条显然不是一则消息,但用了讯头。
新闻专业办报这些细节应注意。

查看全部评论(7)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