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她把好故事讲到了决赛现场

2025-11-9 13:5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0|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嘚吧嘚

摘要: 她把好故事讲到了决赛现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今天是11月8日,第26个中国记者节,小编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9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的220余名优秀记者被分为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经济报道、融合报道、舆论监督、热点引导、国际报道、综合报道八个场别进行比赛,最终有45名演讲人进入9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决赛,这其中就包括北京论语编辑部的殷呈悦。


参加这次比赛,取得了哪些收获,最终的成绩如何,快来看看殷呈悦的分享吧。
真正的赛场
在聚光灯之外
多么BUG的抽签…”
9月15日一早,作为北京赛区选手,我到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复赛场地抽签。路上暗自盘算:如果是倒数第一号,我就去买张彩票。

结果,我抽到了1号,正数的。
一张“排序1号”的屏幕截图,加上这句感叹,一起发给了好朋友。
大赛的分量是令我忐忑的一个原因。“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联合组织的年度盛会,每一届都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今年,我能参加比赛,内心充满激动和敬畏。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工作亮点和表达能力,也是部门的底蕴积淀和集体成绩,是单位同事乃至北京同行的职业底色和团队风貌。


可按下发送键,我脸拉得更长了。定睛一看,竟把信息误发到了北京论语工作群中最大的一个群里!这个时间,正是部门领导及同事最忙的时候:要报选题、亮观点、打“辩论”、定标题、发版面、审稿子……我怎么能让碎碎念干扰大家的工作,而且还是这么一句“中西结合”、文理不通、标点不全的牢骚!
我确实应该买张彩票。
正想撤回,群里滚动弹出的一条条消息却让我顿住了。
一马当先,一勇无前!”
很难被超越,后边选手都以你为坐标。走到现在,不管什么结果,都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马到成功”
……
来自领导的鼓励、伙伴的祝福,化解了我的冒失,驱散着我的不安。一股坚实的力量在心中缓缓汇聚,为接下来的比拼注入满满的动力。


抽签距离复赛有两天时间,我仔细看过参赛名单,选手们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军报等媒体,也有南方知名日报、晚报的两位副总以及沪上资深的评论界前辈等。
与央媒同行相比,我缺少重大题材的天然优势;作为评论员,我的PPT没有记者老师镜头下的现场冲击力;身为行业新兵,我的履历也远不及前辈耀眼。
各种落差感叠加,反而坚定了我的演讲方向:就从京城的市井故事说起,从市民的观点交锋说起,介绍北京论语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鲜活评论,展现北京晚报始终坚守的生活气息、人情味道和思想价值。
9月17日,带着从工作群里汲取的温暖能量,我感觉自己几乎是横冲直撞般站上了赛场。拿起话筒,心里就一个信念,我要把那篇初赛后修改了七八遍、背诵了十几遍的稿子,全部说给尊敬的评委老师和亲爱的同行们听。
评论人绝不是任何事件的旁观者,而是社会浪潮的参与者、推动者,是站在船头的导航员、瞭望人。对于这样一群不懈冲锋的战士,评论就是闪闪发光的投枪。”
实时监测热点新闻,是再熟悉不过的基本动作;讨论热点即刻成文、时刻待命,近乎于一种肌肉记忆。就拿部门近一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举例……”
说到激动处,我眼眶湿润;提起部门时,真有点血脉偾张那意思。


中头彩的女生,恭喜你。”当天傍晚,我收到了中国记协老师发来的晋级通知。走到这里,也算是从全国比拼中突围,闯入决赛。我的“1号”选手卡,从最初的尴尬,变成了小小的骄傲。
没有喘息的时间,大赛为晋级选手量身打造的“讲好中国故事训练营”接踵而至:9月18日至9月21日,每日9:00-21:00;9月21日至9月24日,每日9:00-18:00。
高强度的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赠予了满满的收获。正是在这里,知名记者、主持人及央视导演倾囊相授,我有幸聆听,也与讲台下来自天南地北的选手老师结下情谊。
有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训练营的第一天晚上,节目总导演直到晚上10点多才给大家下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又神采奕奕地“闪现”在化妆间——那是为了录制我们的备采镜头。饿了就喝咖啡、困了就溜达两圈,再继续辅导我们的稿子……导演专注做事、拼命工作的状态,就是“好记者”最生动的名片。不止是他,还有化妆组的老师、摄像大哥、负责采访的姐姐、导播团队……每一位媒体同行的全情投入,都让人由衷敬佩。
站上决赛舞台,完成8分钟演讲,可以说是充满自信。这份自信,不是来自对成绩的预判,而是源自从初赛、复赛到决赛从未松懈的每一步,源自导师们高屋建瓴的辅导、讲稿在反复打磨中获得的升华,以及北京日报社所有领导和同事对我的珍贵启发。
在我演讲之后,有位来自黑龙江、做纪录片的选手演讲结束后即兴发挥,他的声音朴实而坚定:“我讲完了,我终于把‘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的故事带到了北京!”
我在台下想,我也算把报社评论员的故事带到了全国好记者的舞台。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的经历,无疑是我会一直珍藏在心底的好故事。因为,那是对评论员岗位职责的又一次理性审视,是对“北京论语”这个品牌的深情擦亮,是对报社每一位媒体老师的庄重敬礼。


前两天,结果出来了。我没有进前十,但是心里没有失落或遗憾。
也是在决赛的舞台上,一位选手老师提到了采访对象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可能我们倾其所有、拼尽全力,过得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过了吗?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定不要放弃,可能胜利就在你坚持的下一个路口等着我们。”
我爱这场比赛。但更激烈的赛场,在聚光灯之外。今天是记者节,做新闻不容易,才更需要坚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相互鼓舞、彼此关爱。
向各位老师学习,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心。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
编辑:杨泓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